动脉瘤是动脉管壁遭到破坏或结构本身异常而形成的一种梭状、囊状、哑铃状或多发性扩张性病变,可发生在动脉系统任何部位,其中腹主动脉所属各内脏动脉及其分支所产生的动脉瘤即为内脏动脉瘤(VAA)。本文就VAA在诊断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动脉瘤的检查
影像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确诊至关重要,早期明确VAA的存在,特别是发现瘤体直径≥2cm且有增大趋势的VAA,及时处理,将对降低VAA的死亡率具有积极的意义。腹部B超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便、简捷。CT、MRA能客观地评价动脉瘤的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DSA是VAA诊断的“金标准”。除诊断用以外,在进行血管造影的同时,还可进行介入治疗。
X线平片:
腹部平片可发现钙化的动脉壁,但诊断价值不大。约68%-72%的脾动脉瘤伴有钙化,腹部平片上常见曲线形或者环状不透亮区域的钙化灶。
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为早期筛查VAA提供了无创性检查方法,且可以动态观察瘤体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资料。特别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能够显示动脉瘤体内充满涡流彩色血流信号,根据这种改变能非常容易地与囊性、囊实性肿物或淋巴结等鉴别[15]。
CT:
随着多排螺旋CT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螺旋CT薄层扫描技术行立体血管成像的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术(MSCTA)作为一种非侵袭性血管造影方法,已成为诊断腹部血管病变的新方法。利用MSCTA诊断VAA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发现和诊断无症状体征的血管瘤,突显其优越性;对瘤体直径 ≥15mm且有临床症状或增大趋势的VAA可做出准确的术前评估,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MSCTA主要通过重建三维立体影像,清晰地提供动脉瘤的部位、大小、数目、有无瘤颈及瘤颈宽窄以及供血动脉情况等信息[16-18]。
MR近年来,随着MRA技术的不断进步,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具有非常好的血管显示效果,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对血管瘤及其供血动脉作出全面的综合评价。因其能包括整个腹部盆腔的超大扫描范围,因而更显示其优越性。
DSADSA是VAA的最主要诊断方法,是VAA诊断的“金标准”。随着高清晰度DSA设备、高选择性动脉插管导丝、导管的临床应用,血管造影技术在动脉瘤诊断治疗中发挥愈来愈重要作用。特别是有不明原因出血怀疑有动脉瘤存在时应首选此检查方法,它不仅能准确定位动脉瘤部位,明确出血来源,还可同时实施栓塞疗法,立即止血。
2013-10-21 11: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