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脂肪瘤的治疗方式大盘点

      一般情况下,脂肪瘤病情发展较为缓慢,属于良性肿瘤疾病,如果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无需处理,并无大碍,若病情恶化,则需到医院诊治。当脂肪瘤频繁地袭击人们的正常生活,了解其治疗的相关信息变得尤为重要。

      肝脏脂肪瘤的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疾病都是有一定归经的。无论是何种疾病,都应归属于某个脏腑或某个经络。在治疗上,应针对疾病所隶属的脏腑及经络进行治疗祖国医学在治疗疾病的长期探索中,发现某些中药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症能选择性起到主导治疗作用,中医称这些药为引经药。

      肝脏脂肪瘤多因脾虚不运,湿痰内生,气血郁滞所致。 郁结伤脾,复被外邪所搏,脾主肌肉,忧思过度,伤及脾气,脾虚则运化失常,肌肉失养,又受外邪,正邪相搏,逆于肉理而结成肿块。


    脂肪瘤的治疗方式大盘点

      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以调整阴阳,标本兼治;审证求因,认真辨别;治病求本为原则。采取行气散结、燥湿化痰、健脾益气、宽中化痰、疏肝和脾、理气活血;的方法。因地因人制宜,辨证与辨病结合,进行灵活辨证,据情施治,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达到祛病康复目的。

      如桑白皮是肺经的引经药。在治疗肺燥所至的咳喘方剂中加入桑白皮能引药入肺经;香附、柴胡是肝经的引经药,在治疗肝气郁滞、胸胁胀痛时加入柴胡香附可引药入肝;桂枝、薤白为心经的引经药,在治疗胸闷、气短、心悸等心阳不通时加入桂枝、薤白等能引药归心经,姜黄和牛夕均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但姜黄能引药上行能达上肢,因此,常做为上肢脂肪瘤的引经药。而怀牛夕则性喜下行而通达到下肢,因此,在治疗下肢脂肪瘤时,常加入怀牛夕做为下肢的引经药。

      不同的引经药能引导方剂中的诸药到达不同的经络,脏腑,可使药物直达病灶,具有靶向性和导向性。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应根据疾病所在病位及经络,选用适当的引经药,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关推荐:脂肪瘤的中药治疗及偏方治疗

      脂肪抽吸可治疗脂肪瘤吗?

      脂肪瘤的生长具有一定自限性,大多数脂肪瘤仅在最初表现为隐匿性生长,到一定体积后则几乎没有明显变化,终身存在,有时也偶见自发萎缩现象。脂肪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总会留下一明显或不明显的瘢痕,虽然有人采用整形外科技术使瘢痕减少到最小。

      但也有人认为小于4cm的脂肪瘤不主张采用脂肪吸引法,因为这些脂肪瘤完全可以通过一个小切口将其挤出,但如果位于面部,则小于4cm者也会留下一个明显瘢痕,则可在隐蔽部位做一小切口,将穿刺吸引针刺入脂肪瘤进行吸引,对此已有文献报道,随访几个月至10年,结果满意,无复发。因此脂肪瘤完全可以用脂肪抽吸术治疗。[page]

      激光治疗脂肪瘤

      激光在临床切除中有多种用法,即可似外科操作切开,也可光剥离切除,根据肿瘤特点可采用微切口切开皮(用光切开或常规手术刀切开皮肤都可),再用 Nd∶YAG激光刀头经小切口进入把脂肪瘤分叶切割,用钳取出,手术准备视肿瘤大小而定,但均要在严格的无菌术下进行,较小脂肪瘤常用静脉切开包(内有止血钳2把,持针钳1把,短平镊1把,5mL空针1副,手术刀柄1个,缝线及圆,三角缝针等,敷料有纱布,棉球,洞巾1个),较大脂肪瘤应准备皮肤钳2把,牵开器,止血钳数把及中单及腹单消毒备用。


    脂肪瘤的治疗方式大盘点

      激光微切口分叶切除脂肪瘤术,用切除10cm以下脂肪瘤,特点为:以解剖复杂特殊的部位,如颈,面及关节功能位,术后留下的创痕极轻微,尤其对颜面,颈部美容很有作用,而且关节功能位变化不大,手术在局部浸润麻醉后,用手术刀沿皮纹切开0.5~1cm,直达皮下,用Nd∶YAG激光切(消毒)外上硬膜外针管进入切口内似桔瓣状分叶于皮下切开,基部用光刀同法分离,分叶切除时注意光刀损伤脂肪瘤外组织,由于激光切割脂肪瘤较快速,术中光刀可不必超出瘤体,分叶切割完毕,用无菌大弯止血钳进入切口内逐步取出,主要瘤体取出后,用血管钳对腔壁进行轻夹清除残余脂肪组织,或用止血钳夹住纱布进入腔内清除脂肪,术毕,0.5cm以下切口可不用缝合,1cm大切口缝合1~2针,手术创面用多层纱布加压包扎。

      激光治疗术后抗炎及支持治疗,抗菌药应用1周,较小脂肪瘤激光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可不用抗生素,仅给予大剂量维生素丙及其它维生素类药物,较大脂肪瘤术后除给予抗生素外,还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包括支持治疗等。

      术后24小时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有无流出物及辨别分泌物性质并作好相应处理,在绝大多数激光术中观察,并发术后感染极少,只要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就可避免发生,伤口缝线7~10天后拆除。

      >>>推荐阅读:脂肪瘤的专业治疗导航地图

      治疗脂肪瘤的偏方大全

      1、樟乳散:樟丹30g,乳香10g。研末以小麻油制成糊状,涂敷患处,每日1次。

      2、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30g。黄芪30g,蚤休15g,穿曲甲10g,甘草10g。水煎服,日服2次。

      3、板兰根120g,银花9g,连翘9g,皂刺9g。每日剂,煎2次分服。

      4、蟾酥软膏:蟾酥10g,溶于30ml清洗液中,加磺胺软膏40g,配成20%蟾酥软膏外敷,一般用药3天,癌组织开始脱落,约18天基本愈合。

    2013-10-15 10: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