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尘肺病的治疗方法选择很重要

      我们生活的环境不断恶化,许多职业人员长期处于灰尘之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尘肺病这样的职业病。至今,对于尘肺病的治疗而言仍然没有特效药物,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的呼吸功能会不断下降,而痛苦难堪活活憋死。

      尘肺病的治疗偏方有哪些?

      珠宝粥:生山药和生苡仁各,柿霜。将山药、苡仁洗净捣成粗末,入锅内加水适量,煮至烂熟,把柿霜调入搅匀即可服用。对治疗气虚乏力、食欲不振、咳嗽痰稀之患者效果较佳。

      蜂蜜饮:蜂蜜,温开水兑服。早晚各一次。对尘肺病者有咽痛、干咳或胸痛等有效,可经常食用。


    尘肺病的治疗方法选择很重要

      海米紫菜汤:紫菜(干品),海米,黄瓜,调料适量。将紫菜和黄瓜洗净切成片,先将锅内水烧开后下黄瓜片、海米、盐及酱油,除去水上的沫子,后投入紫菜,淋上香油、味精,趁热食用。每日一两次,可清热解毒、消除肺部矽节。

      推荐阅读:职业肺病的治疗导航地图

      治疗尘肺病的药物有哪些?

      1、汉防己碱是中药汉防己科中提取的双苄基异喹啉类药物,它能使矽肺内胶原合成量减少,每日服200—300毫克。用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x线胸片有好转。对急性矽肺疗效较好。副作用主要为食欲减退、血转氨酶升高、心率减慢等。

      2、克矽平(聚2-L烯吡啶氮氧化合物,简称P204)是高分子氮氧化合物,作用机制是在矽尘破坏巨噬细胞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具有阻止和延缓矽肺进展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和预防。用法:每周30毫克斤克肌注,或以4%克矽平水溶液8-10毫升。每日雾化吸人1次,3个月为一疗程,间隔l-2个月后,复治2—4疔程,以后每年复治两个疗程。本品雾化吸人副作用甚少。少数患者可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

      3、其他有哌哇类(哌喳、羟基磷酸哌喳等)、铝制剂等药物。尘肺病患者经治疗后,主观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有的可延缓病情进展。

      尘肺病的治疗方法选择很重要

      尘肺是长期吸入粉尘所致的以肺组织纤维性病变为主的疾病。还有人认为尘肺是粉尘在肺内的蓄积和引起的组织煤工尘肺反应。前一种定义只将粉尘引起的肺反应达到组织纤维性病变程度者列入尘肺,符合此条件的尘肺种类有限,对患者的健康影响较大。

      治疗尘肺有很多种方法,不要盲目的选择,合理的疗法才是关键。脱敏治疗:一般需要连续治疗3-5年,或5年以上才能巩固,难以坚持。

      中医治疗:过敏究其根本乃“因虚致敏”,肺脾肾不虚则过敏自愈。中医中药益肺健脾补肾治疗,能从根本上治愈过敏性尘肺病。但传统中医也有着不足的地方,见效慢等弊端。

      西药治疗:西药副作用大,易发生药物依赖性,造成终身服药。[page]

      尘肺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肺灌洗是治疗尘肺的一种方法。肺灌洗治疗可以清除肺内的粉尘颗粒和炎性因子,灌洗的同时可以注射抗生素,这样可以达到改善通气、抗炎的作用,可以延缓肺纤维化的时间,改善病人症状。肺灌洗分为肺段灌洗和全肺灌洗。大容量肺灌洗的基本方法是:病人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下,用双腔支气管导管置于病人气管与支气管内,一侧肺纯氧通气,另一侧肺用灌洗液反复灌洗。一般每次1000~2000ml,共灌洗10~14次,每侧肺需15~20升不等,历时约1 小时,直到灌洗回收液由黑色混浊变为无色澄清为止。


    尘肺病的治疗方法选择很重要

      但由于肺灌洗治疗是有创的治疗,因此肺大泡、严重肺功能损伤、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不宜作肺灌洗。

      中医中药采用“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的的原则,对煤工尘肺患者进行治疗,即在急性感染期以扶正祛邪为法使感染迅速减轻和治愈。在感染缓解期以扶正为主,积极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整个机体的免疫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使劳动力部分恢复,而且在秋冬寒冷季节的呼吸道感染次数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在尘肺急性期若以风热为主者则以桑菊饮合银翘散加减,若以风寒为主则重用葛根、荆芥、羌活、苏叶等,伴咳嗽者加桔梗、杏仁或苏子、莱菔子。以咳嗽、痰多、胸憋、发热为主症,则以麻杏石甘汤加前胡、百部、白前、鱼腥草、浙贝、桔梗、芦根、大青叶、板兰根、黄芩等化痰清热宣肺,以祛邪止咳、平喘。尘肺患者多有气虚,故多于以上诸药中加用红参、生芪,若拌肺热伤阴则加沙参、麦冬以扶正,若有肾不纳气则加枸杞子、补骨脂、五味子。

      推荐阅读:关于尘肺病的有效防治方法

      尘肺病患者多伴肺肾气虚,气滞血瘀的症状,在缓解期,可通过补肾益气活血化瘀之法,改善其劳力后气短、胸憋、乏力的症状及咳喘易于感冒和肺部感染的症状。

      尘肺病当预防重于治疗,治疗中当加强营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心情舒畅,增强抗病意志。坚持健身体育运动和腹式呼吸锻炼,特别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适当安排劳动和休息,生活规律化。经治疗主观症状可有不同程度改善,有的可延缓病情进展。

    2013-10-12 14:30:14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