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困扰着很多患者的健康,由于心脏是我们比较重要的器官,因此我们对于该疾病比较重视,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关于起搏器植入后的护理要点。
起搏器植入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心律失常
可发生于安置起搏器的任何时期,特别在早期。由于电极移位、心内膜感染、起搏器故障及性能不同等原因。其中,日常生活中起搏器受外界电磁场干扰时也会引起心房或心室触发型起搏器误被外界信号触发而引起心动过速。
电极移位及导线断裂
多发生于术后一周内,24小时内尤易发生。可由于右心室过大、电极在心腔内张力过大或突然活动牵拉及体位改变。移位后可表现为起搏失效。在术后恢复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患侧肢体做剧烈重复的甩手动作,患侧肩部负重及从高处往下跳。如果出现肩部肌肉抽动,应引起重视,疑为导线脱离,此时应立即来院就诊,不应延误时机。
>>>>推荐阅读:谈心脏三腔起搏器植入
起搏阈值增高
早期起搏器阈值不稳定,需要及时调整。引起起搏阈值升高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电极位置的关系,睡眠不足、饱餐、抗心律失常药物、高血压等因素均可引起。因此术后患者应保持良好情绪,保证有规律的生活及作息制度,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
感染及皮肤坏死
为常见的并发症,在拆线后仍要保持局部皮肤清洁,不穿过紧的内衣,若术后出现局部红肿痛,甚至皮肤溃破,此时不宜让患者在家中自行处理,应去医院就诊。若同时还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则更应考虑感染的可能,须及时处理,以免引起更严重的感染。
起搏系统故障
起搏线路不良、电池不足、连接故障、绝缘损害、电极移位及患者本身心脏低信号、高阈值均可引起起搏失效或心律失常。术后教会患者自探脉搏,是自我监测起搏器工作情况即简便又有效的方法。术后监测脉搏应该保证每天在同一种身体状态下。如每日清晨醒来或静坐15分钟后,监测脉搏应该坚持,尤其在安置初期及电池寿命将至时,初期探测脉搏可了解起搏情况,末期探测则可及早发现电池剩余能量。
心功能减退
起搏器只是解决了心脏传导上的问题,如果原来心功能较差或伴有其他心脏疾患,仍应根据病情坚持服药,这样可以有效地维护心功能,降低起搏器本身对心功能的影响。[page]
人工心脏起搏器综合症
术后患者原有的头晕乏力等症状会随之改善,但如果术后持续出现血压降低,脉搏减弱,患者出现心慌、血管搏动、头胀、头昏等述症状,尤其是心室起搏患者,应到医院诊查,是否发生了人工心脏起搏器综合症。此诊断必须谨慎,须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症等加以区别。
起搏器植入
肢体功能障碍
由于术后患者对起搏器不习惯,或是切口处疼痛的原因,使患者过度约束肢体活动,长此以往,引起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韧带粘连,影响正常的肢体功能。术后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切口愈合。应说服患者,消除其顾虑,一般在拆线后即可开始锻炼计划。
日常生活指导
1、衣服不可穿得过紧,质地过硬的内衣避免对伤口或心脏起搏器造成压迫。起博器置入处避免撞击,洗澡时勿用用力揉搓胸部。
2、患者应远离有高压电的设备,如微波炉、遥控器,如自觉心率改变,应离开1.8へ3m,一般起搏器会恢复正常工作。
3、教导患者必须按时按剂服药。
4、术后逐渐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动时不要过度抬高或外展术肢;避免重体力劳动,6月内不抬举大于2.5 kg的重物。
5、教会患者如感呼吸困难、头昏眼花、短暂昏厥、无原因疲倦、胸闷、胸痛应立即就诊。
6、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发怒、急躁、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避免情绪激动,戒烟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防止受凉,积极鼓励患者独立生活:告诉其家属、子女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以利于身体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7、在饮食上注意增加营养,多吃蔬菜、水果,避免便秘,同时应适量进食,避免过饱,切忌暴饮暴食和酗酒,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
>>>>相关阅读:谈长期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以上就是我们对于起搏器植入的护理要点介绍,相信大家看完上面的介绍之后,对于该疾病的护理要点会比较熟悉,
2013-10-11 1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