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信息:李某,男,46岁
原因是去卫生间时突然摔倒,被家人送到医院
诊断:经过初诊为脑内先天性动脉瘤破裂造成脑出血。
治疗方法: 穿刺入路及造影,术时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引入0.35导丝6F导管,定位于患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常规性下侧位DSA或根据动脉瘤所在位置不同行汤氏位和(或)左右斜位,使动脉瘤显示在较好位置,并**测量动脉瘤的大小(术中可以1.0 cm大小钢球为参照物)拟定栓塞方案。
2、微导管术卵助不同型号微导丝将微导管送至动脉瘤腔内,术中要耐心操作,防止导管、导丝刺破动脉壁或微导管打折、打结。微导管位置较好置于动脉瘤腔前1/3区,头端在瘤腔内要自然屈曲。术中要减少微导管内反复造影及微导管反复进出动脉瘤的次数。
3、GDC的选择和放置动脉瘤腔的闭塞主要依靠弹簧圈填塞。一般来说,一个动脉瘤需数只弹簧圈填塞。本组病例使用GDC数3枚~8枚,第1枚弹簧圈的直径和K度的选择是整个治疗的关键。要求第1枚弹簧圈应和动脉瘤人小相似,勾画出瘤腔形状,以利于其后的弹簧圈的放置,术中要求尽量充填瘤腔,不留空隙,在放置每只弹簧圈后,心进行血管造影,以观察闭塞的程度并决定是否还需放置弹簧圈以及放置何种规格的弹簧圈。原则上其后弹簧圈选择应逐渐选短、选小和选软,以使动脉瘤腔尽可能致密填塞。术中利用电离系统电离使弹簧圈置于瘤腔内,每次电离前必需造影证实弹簧圈的位置、形态是否正确。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除常规静脉肝素化外,导引导管与微导管之间持续加压,输注生理盐水。
4、传统治疗方法是多采用开颅直接处理动脉瘤的手术方法。用特制的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颈部,并保护载瘤动脉的通畅性。如动脉瘤基底过大或呈梭形,无法夹闭,其侧支循环良好者,可将载瘤动脉结扎,行动脉瘤孤立术,或只采用肌片,生物胶加固动脉瘤壁的方法。
治疗效果:动脉瘤成功栓塞,成功出院,两年之内再无出血现象。
2013-10-11 10: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