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常常会出现白带增多、月经不调等明显症状,诊断子宫肌瘤并不困难,但是却因为很多朋友对子宫肌瘤的不了解,导致在治疗的时候非常盲目。其实想要治愈子宫肌瘤,必须要先从诊断入手,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子宫肌瘤应该如何诊断。
中医如何诊断子宫肌瘤
由于癥瘕总因气滞、血瘀、痰湿凝滞而生,因此,辨证施治当围绕气、血、痰湿来进行,病在气则理气行滞;病在血则活血化瘀;病为痰,则化痰消症。在兼顾元气状况的情况下,正盛则克伐为主,正衰则攻补兼施。
子宫肌瘤的多方面诊断依据
1、痰湿
症状表现:下腹部包块,时有作痛,按之柔软,带下较多。偏寒则带下色白质粘腻,形体畏寒,胸脘满闷,小便多,舌苔白腻,舌质暗紫,脉细濡而沉滑。偏热则带下色黄质粘腻,有臭味,甚则如脓,胸闷烦躁,发热口渴,尿少色黄,舌苔黄而腻,舌质红,脉弦大或滑数。
中医分析:气机运行不畅,聚湿成痰。痰湿结于下腹,故时有疼痛;痰湿凝结,形成包块,痰湿所凝,按之柔软;痰湿下注,带下多而粘腻;痰湿内阻,小便不多;脾阳不足,形寒畏冷,胸脘满闷;痰湿凝结日久化热,则带下色黄有臭味;湿热搏结,少腹疼痛,胸闷烦躁,口渴,尿少而黄。脉滑乃痰湿内阻之象。相关阅读:关于妇科肿瘤的相关问题
2、气滞
症状表现:小腹胀满,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或上或下,痛无定处。舌苔薄白而润,脉沉而弦。
中医分析:上述诸证系气滞所为,虽有积块尚不坚实且推之可移。气机运行不畅,故聚而作痛,痛无定处,气行则痛止;气滞侧血行不畅,故小腹胀满;薄白苔说明病位尚浅。沉弦乃气机不畅之脉。
3、血瘀
症状表现:胞中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伴有面色晦暗,肌肤乏润,月经量多或经期延后,口干不欲饮。舌质红,边有瘀点,脉象沉涩。
中医分析:血瘀不行,气机受阻,气血积结而成症,故胞中积块坚硬不移,痛而拒按;脉络欠通畅,血运失常,不能上荣于面,外不养肌肤,故见面色晦黯,肌肤不润。瘀血内阻,冲任失调,经行量多,久之血海不充,则月经延后;津血同源,血瘀津液不上承,故口干不欲饮。舌边有瘀点,脉涩,均为瘀血内阻之征。[page]
子宫肌瘤的西医诊断依据
三合诊检查可查到增大变形的子宫,如为浆膜下肌瘤,子宫表面不规则,或呈球形突起,或有蒂与子宫相连。粘膜下肌瘤常需通过宫腔探测、诊断性刮宫、子宫碘油造影或子宫镜等检查方能确诊,但若肌瘤已降至宫颈管内,可经松弛的宫口触及瘤体。如肌瘤已出宫颈,可在阴道内触及球形块物而瘤蒂在颈管内,窥视可见块物表面为暗红色粘膜,有坏死或溃疡。
子宫肌瘤的西医诊断标准
1、探测宫腔增长或变形。
2、B型超声及/或子宫镜检查可协助诊断。
子宫肌瘤的多方面诊断依据
3、诊刮时宫腔内触及凸起面。
4、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下腹可出现硬块,少数有疼痛及压迫症状,或伴盆血。
5、子宫增大,质硬。
子宫肌瘤的一些辅助的检查
子宫肌瘤的检查还有一些辅助的检查,包括有超声检查、用探针测量宫腔、X光平片、诊断性刮宫等等多个方面,其中壁间肌瘤或粘膜下肌瘤常使子宫腔增大及变形,故可用子宫探针探测宫腔的大小及方向,对照双合诊所见,有助于确定包块性质,同时可了解腔内有无包块及其所在部位。但必须注意子宫腔往往迂回弯曲,或被粘膜下肌瘤阻挡,使探针不能完全探入,或为浆膜下肌瘤,宫腔往往不增大,反而造成误诊。
子宫肌瘤的组织学检验
探宫腔及诊断性刮宫:通过探查可见宫腔深度的改变及宫腔变形或宫腔凸凹不平感。诊断性刮宫能感到宫腔内有凸凹不平感。
相关推荐:妇科肿瘤治疗流程图
子宫肌瘤的影像诊断
1. 宫腔镜检查;通过宫腔镜可在直视下观察宫腔内情况,查出粘膜下肌瘤。
2. 腹腔镜检查:可在直视下正确诊断,辨认子宫肌瘤、即使是较小的浆膜下肌瘤也容易发现,并可正确鉴别肌瘤与卵巢肿瘤。
2013-09-24 14: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