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中如果缺少大量的钙就容易诱发骨质疏松症,因为骨质疏松是现如今骨折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避免更大的痛苦,影响到正常工作生活,特别是上年纪的朋友,一定要保证骨质疏松的及时诊断,及早治疗。
骨质疏松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用药区别
男性用药:男性可用双磷酸盐来治疗,有静脉使用的,也有口服片剂,长期坚持使用,可增加骨密度,预防骨折。
女性用药:女性绝经后早期(60岁前),子宫、乳房没有病变,可通过补充雌激素来增强骨密度;如果已绝经多年,没有更年期症状,可补充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在子宫、乳房及骨骼中都有雌激素的受体,雌激素调节剂只在骨骼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表现出类雌激素的活性,而在乳腺和子宫上则为抗雌激素的活性,抑制骨吸收,因此不刺激乳房和子宫,可长期服用,但有静脉栓塞病史及有血栓倾向者如长期卧床和久坐期间禁用。
骨质疏松患者的用药与治疗
会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
目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最常见引起药源性骨质疏松症的因素。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蛋白质分解,增加钙、磷排泄,使骨基质形成障碍。长期服用抗癫痫药,也会因消化道对钙的吸收减少而致低钙血症,出现骨质疏松症。
甲状腺激素,会使钙磷运转失调,引起骨骼系统脱钙,骨吸收增加而导致骨质疏松症。而病人应用肝素超过4个月就可能发生骨质疏松症或者自发性骨折。而预防药源性骨质疏松症的最好办法就是合理用药,能不用就不用或尽量少用。如果骨质疏松已较严重,可对症处理,补充维生素D、多晒太阳。骨质疏松的专业治疗地图
运动治疗骨质疏松效果更好
发现骨质疏松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但是,实际上吃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骨质疏松的问题,关键还是要多运动。专家指出,不运动、长期卧床的老人,骨质疏松的症状会加重。一些年轻人不但不喜欢运动,而且经常大量喝可乐、咖啡,甚至把这些碳酸饮料当“白开水”来喝,这会导致钙的丢失量大,不利于骨质疏松的预防。
骨质疏松的治疗误区
1、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量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 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page]
2、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3、钙补得越多越好许多老人错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即血液中钙的含量),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骨质疏松患者的用药与治疗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饮食治疗
1、芝麻核桃仁粉。取黑芝麻250g,核桃仁250g,白砂糖50g。将黑芝麻拣去杂质,晒干,炒熟,与核桃仁同研为细末,加入白糖,拌匀后瓶装备用。每日2次,每次25g,温开水调服。能滋补肾阴,抗骨质疏松。
2、红糖芝麻核桃糊。取红糖、黑白芝麻、核桃仁粉各25g,藕粉100g。先将黑白芝麻炒熟后,再加核桃仁粉、藕粉,用沸水冲匀后再放入红糖搅匀即可食用,每日一次冲饮。能补钙,适用于中老年缺钙者。相关推荐:讲解老年骨质疏松营养食谱
3、桃酥豆泥。取扁豆150g,黑芝麻25g,核桃仁5g,白糖适量。将扁豆入沸水煮30分钟后去外皮,再将豆仁蒸烂熟,取水捣成泥。炒香芝麻,研末待用。油热后将扁豆泥翻炒至水分将尽,放入白糖炒匀,再放入芝麻、白糖、核桃仁溶化炒匀即可。能健脾益肾,抗骨质疏松。
2013-09-18 16: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