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炎属于眼部疾病中的一种,一般情况下角膜炎发病突然,而且常常伴有眼睛疼痛等症状。角膜炎如何诊断检查?为了帮助患者能够顺利治愈,下面求医小编就角膜炎的诊断方法为大家详细介绍。
泡性角膜炎的西医诊断依据
1、由于泡疹位置不同,眼部刺激症状也不同。泡疹在结膜者,仅有轻度的异物感,痒感;在角膜缘和角膜上者则有较明显的畏光、流泪、疼痛。
2、裂隙灯下可见此泡疹并非空泡,而是由炎症细胞和血管组成的上皮下炎性小结。
西医鉴别诊断角膜炎的依据
3、泡性结膜炎时有明显的限局性结膜充血,充血的中央可见圆形、灰白色、隆起的小结节,直径约1~3mm,有时大至4~5mm称为巨泡。数日后小泡顶端溃破形成溃疡,愈合后不留派痕,病程约为8~10天。泡性结角膜炎时,泡的周围结膜局限性充血,泡在结膜角膜各占一半,愈合后角膜侧留有半圆形混浊,结膜侧不留痕迹。有时其结膜侧愈合,而角膜侧形成半圆形进行性边缘,边愈合边向角膜中央前进,血管随之进入而呈束状,此时就叫束状角膜炎,愈合后遗留带状混浊。
泡性角膜炎时,起初为在角膜上有小圆形灰色浸润,后来形成溃疡,荧光素着染,愈后留有小圆形云翳或斑翳,病程约10~14天。多次发病者在角膜上留有多个混浊。溃疡若向深部进行可使角膜穿孔,虹膜脱出,形成前粘性角膜白斑。
泡性角膜炎的西医鉴别诊断
1、束状角膜炎应与周边部卡他性角膜溃疡相鉴别:前者与角膜缘之间无透明角膜间隔,病灶和血管直接与角膜缘相连;后者与角膜缘之间有1~2mm透明区问隔,且多个小的浅层溃疡连结成新月状。
相关推荐:详细了解角膜炎的基本常识
2、本病应与酒渣鼻性角膜炎相鉴别:后者也富含血管,反复发作,但后者有明显的面部酒渣鼻体征,且多发生在40岁以上,其疱大多呈淡红色不透明结节状、边界清楚。
3、泡性角膜炎水痘性角膜炎、牛痘性角膜炎的鉴别:本病多于营养不良、过敏体质、卫生条件差的儿童发病,发病较慢,刺激症状较轻,角膜之灰色圆形浸润位于浅层,早期即有新生血管,无全身症状,视力受累轻;水痘性角膜炎为病毒感染所致,角膜上散在大小不一的半透明水疱,位于基质层,水疮破溃后形成薄翳、斑翳、粘连性白斑,视力明显受累;牛痘性角膜炎是因接种疫苗感染而来,起病急,局部刺激症状重,角膜上有集簇性大小不一的不透明水疱,位于基质层,愈后形成粘连性白斑,全身症状重,视力明显受累。[page]
流行性角膜炎的诊断依据
1、PCF:潜伏期5~6天,常为双眼发病,可先后或同时发病。典型的表现为结膜炎、发热、咽炎三联征。
(1)发热。一般表现为骤起性高热,持续4~7天。发热程度与年龄有关,儿童体温升高较明显,常伴有畏寒,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
(2)咽炎。表现为咽痛及咽部充血,出现率不如结膜炎和发热高。
(3)结膜、角膜炎。急性滤泡性结膜炎是最突出的也是病程最长的临床表现,可见眼睑及结膜水肿,滤泡形成,下睑结膜较上睑结膜多。部分患儿角膜可出现细点状上皮浸润、卷丝,一般随结膜炎好转而痊愈,不留痕迹,也不发生上皮下浸润。
西医鉴别诊断角膜炎的依据
2、EKC:潜伏期5~12天,多为8天。常双眼发病,开始为单眼,2~7天后另眼受累,患者有异物感、烧灼感,怕光、流泪及轻度视力障碍。
(1)全身表现:有发热、咽痛、腹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此种情况多见于儿童,成年人则较少有全身症状。多见有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并压痛。
(2)角膜病变:
①中央部表层点状角膜炎:发病1周左右,角膜中央部也出现表层点状角膜炎,裂隙灯下荧光素染色检查,点状病变微隆起于角膜表面,数量多少不等,有的呈散在分布、有的呈簇状排列。角膜知觉减退。
②周边部表层点状角膜炎:结膜炎发病后1天,部分患者角膜缘出现局限性充血,相应角膜周边部出现散在表层点状角膜炎。
③多发性角膜上皮糜烂:部分患者在2~3周结膜炎症消退后发生弥漫性上皮糜烂或丝状角膜病变。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EKC的泪液分泌减少有关。此外Ad8、19型尚可引起轻度的前部葡萄膜炎。>>>>角膜病的种类及预防方法
④上皮下浸润:发病2~3周后,结膜炎及表层点状角膜炎的体征逐渐消失;另一种角膜病变上皮下浸润同时或相继出现,位于前弹力层和基质浅层之间的灰白色圆形或半圆形浸润病灶,直径为0.2~0.5mm(很少超过1mm以上)。数目不等,可数个到百余个,荧光素染色阴性,无新生血管生长。常历经数月、数年才可吸收,不形成溃疡。若发生于瞳孔区,可造成一定程度的视力损害。
(3)结膜病变:有大量滤泡形成,以上、下穹隆部最多。结膜充血、水肿明显,下睑结膜有假膜形成。水样分泌物。上睑结膜有点状出血。有时睑结膜可出现扁平瘢痕或睑球粘连。
2013-09-18 1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