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及时地治疗对于人们来说是健康的保证,在平时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病情加重,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拿类风湿关节炎来说,延误治疗很容易造成手指等小关节畸形,增大治疗难度。求医专家就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为大家介绍,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诊治
1、肝肾两虚型:治宜滋阴补肾,养血和血,畅筋骨、利关节。
方用六味地黄合四物汤加味。六味地黄滋阴补肾,四物汤养血活血,加桑枝、伸筋草、稀莶草祛风湿、利关节,加续断、枸杞壮腰而治腰酸膝软;有关节红肿,可加萆薢、薏仁、地龙以祛湿止痛。
2、肾阳(气)虚型:治宜温阳益气、活血通络。
方用桂附地黄汤。方中党参、黄芪、桂枝、附子温阳益气:地黄、山萸肉,山药益肾填精;茯苓、泽泻、丹皮利湿泄邪。寒重者,加细辛、制川乌;脾虚湿胜者,加苍白术、薏苡仁,并酌加鸡血藤、五加皮、独活活血通络。阳虚日久,湿邪流注关节化痰、关节畸形者,用阳和汤。方中鹿角胶,熟地大补精血;麻黄、炮姜、肉桂通阳开痹;炒白芥子去痰;并酌加红花,桃仁、当归、全虫活血化瘀通络。气血两虚加黄芪,当归。
3、寒湿型:治宜温阳祛寒止痛。
方用乌头汤,方中麻黄发汗开表,散寒行痹,乌头搜风散寒,温经止痛;黄芪益卫气;芍药理血痹;甘草和诸药;煎加蜂蜜,既益血养筋,缓急止痛,又可制乌头燥热之毒。关节肿大、湿盛者,用五积散;瘀滞者,酌加桃仁、红花、穿山甲,配合大活络丸口服。
4、湿热型:湿热重者治宜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常用宣痹汤合二妙散加减,方中防已、山栀、黄柏、连翘、赤小豆、滑石清利湿热;半夏、蚕砂,杏仁辛散化浊,清气宣痹;牛膝、赤小豆活血,薏苡仁淡渗。
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味。方中玄参、生地、银花、生甘草、毛冬青、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凉血消炎止痛;当归、牛膝、赤芍活血祛瘀;萆薢、薏仁、老鹤草除湿利关节以助止痛。[page]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顽固缠绵,病程长,故以早期合理治疗至关重要。发现这种顽痹多具肾阳先虚的因素,病邪遂乘虚袭踞经遂,气血为邪所阻,壅塞经脉,深入骨骱、痰瘀凝阻,胶着不解,故治疗颇感棘手。患者久痛入络,久痛多瘀,久痛多虚,久必及肾,所以治疗必须注重温肾、补肾这一治则。
类风湿关节炎在辨证上除注重温肾补肾外,还要抓住阴、阳、寒、热四个字,阳虚多偏寒,以细辛、肉桂、鹿角片,制附片、川乌、草乌等加强温阳散寒之品; 阴虚多偏热,以麦冬、石斛、秦艽、青蒿等养阴清热之甘寒之品,尽量不选苦寒之药,以免损阳伤中。
因为肾主骨,并主一身之阳气,故选用温肾壮阳,散瘀涤痰通络之骨碎补、仙灵脾、金狗脊、地黄、当归、寻骨风、苍耳子、徐长卿、透骨草、千年健、牛大力、鸡骨香和具有透骨搜络之虫类药地龙、全蝎、僵蚕等配伍而成,共奏益肾温阳,祛瘀通络,搜风除湿剔痹的功效。
若关节肿大,活动不利者,可用千年健加配松节、地龙、伸筋草;僵直变形者加金狗脊、地龙、白僵蚕等。在立法用药,配伍组合上着眼于肾,标本兼顾,攻补兼施,草本药与虫类药互为融配,故收效较佳。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方
1、木瓜粥
材料:木瓜10g,薏苡仁30,梗米30g。功效:祛湿消肿,解热镇痛。
做法:木瓜与薏米、梗米一起放入锅内,加冷水适量、武火煲沸后文火炖薏苡仁酥烂即可食用。喜糖食者可加入白糖1匙,宜每日或间日食用。
2、胡椒根煲老母鸡
功效:本汤具有滋补气血、温散寒湿作用。
做法:每次可用胡椒根60克(鲜品90克),老母鸡1只(约500~750克),红枣6个。制作时,先将老母鸡剖杀,去毛及内脏,洗净血污,斩成粗块备用;胡椒根洗净沙泥,斩成小段备用;红枣洗净去核。将老母鸡肉、胡椒根、红枣肉同放进沙锅内,加进适量清水,用武火煮开后,再用中火煲1个半小时,然后用食盐调味,待温分次饮汤吃鸡肉、红枣。
2013-09-11 16: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