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囊肿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是很困扰的,这不仅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困扰,还严重的威胁我们的健康,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如何治疗该疾病。
口腔颌面囊肿
口腔颌面囊肿分以下几种:
(1)甲状舌管囊肿
在胚胎早期甲状腺发育过程中,甲状舌管不消失而遗留在颈部,其上皮分泌物聚积而形成先天性甲状舌管囊肿。因囊肿可通过舌盲孔与口腔相通,故可继发感染,而形甲状舌管瘘。
此囊肿多见于1-10岁的儿童,亦可见于成年人。囊肿可发生于颈正中线,自舌盲孔至胸骨切迹间的任何部位,但以舌骨上下部为最常见。通常把发生在舌骨上的囊肿称为"甲状舌骨囊肿",囊肿生长缓慢,呈圆形,为胡桃大小,一般位于颈正中部位,有时微偏一侧,质软,周界清楚,与表面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检查时用手触及肿物或瘘管,可感觉肿物随吞咽上下移动。
此病确诊后,应手术治疗,有瘘管存在需一并切除。手关键是在除去囊肿或瘘管同时应将舌骨体中部分一并切除以防止复发。甲状腺舌管瘘如长期不治,还可能发生癌变,因此,手术一定要早,根醒患者注意民其病变的发展。
(2)鳃裂囊肿
此病属于鳃裂畸形的一种。人体胚胎发育第3周时,头部两则各有数对鳃裂,正常情况下,鳃裂随发育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而且其中有液体滞留,则在出生后表现为鳃裂囊肿;从一团细胞发展到囊肿,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所以,鳃裂囊肿常见于20-50岁。
此囊肿大多数位于面颈部侧方,多为鸭蛋大小。柔软、活动。囊肿与呼吸道关系密切,一旦继发感染,可妨碍呼吸,需及时治疗。发生感染的主要特征是疼痛和发热。有瘘管的腮裂囊肿较容易发生感染。
>>>>推荐阅读:介绍鳃裂囊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手术是治疗鳃裂囊肿的最有效方法。手术切口常选择在下颌骨侧皮肤,与皮肤纹路一致,切口愈合后的瘢痕是在皮肤上划了一条线。伴有感染者不宜做手术,应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接受手术治疗。有瘘管的鳃裂囊肿患者切不可用棉花自己将瘘管口塞住,因为瘘管被阻塞后容易发生感染。应及时就诊。
(3)舌下腺囊肿
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患舌下腺囊肿,青少年常见。此囊肿为涎腺黏液囊肿,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上的舌下区,大小不等,小如蚕豆,大似鸽蛋,由于纤维肉芽囊壁极薄并紧贴舌下区黏膜,故呈浅紫色肿物,扪之柔软有波动感,似蛤蟆气囊,亦称蛤蟆肿。
此囊肿发生的原因主要用二:一是由于腺体导管远端部分堵塞,尔后扩张形成有上皮衬的囊肿,称为潴留囊肿。二是导管或腺体破损,黏液外漏入组织间隙,天上皮衬,称为外渗性囊肿。舌下囊肿中95%以上属于外渗性囊肿。
舌下腺囊肿需手术治疗。有的患者在家自己用针将囊肿刺破使囊肿暂时缩小以至消失,但不久即复发。所以,舌下腺囊肿必须通过手术达到根治的效果,手术主要是将舌下腺摘除,没有必要摘除囊壁。
颌下腺罕见发生囊肿,约20%的舌下腺可突入颌下区,常把舌下腺囊肿潜突入颌下区者称为潜突性舌下腺囊肿,此囊肿须将舌下腺全部切除,吸尽囊腔内的涎液,加压包扎即又达到手术根治的效果。
(4)皮样囊肿
此囊肿多发生于青春后期,逐渐增大,表现为口腔内或面部软组织皮下的肿块。经常发生的部位是下巴内侧和口底黏膜下,肿块接近中线,呈圆形或卵圆形,边办清楚。囊肿内含有半固体状皮脂性分泌物,扪诊有面团样柔韧感,无波动而有压迫性凹陷。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上时常见黏膜血管扩张,透过黏膜可见肿胀颜色呈黄白色。
此囊肿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根据囊肿的部位,手术切口可以做在口腔内,避免在面部留下瘢痕,同时切口的方向与皮肤的自然纹路一致,这种切口愈合后仅留下一条很细的线形瘢痕,对外观无大影响。手术时完整除摘除囊肿,本病即可治愈。发生癌变的皮样囊肿为数极少,遇然见于中年患者,但就引起重视。[page]
(5)颌骨囊肿
人类的牙齿是非常坚硬的,但是它们来源于一些很柔软的细胞团。这些细胞团位于颌骨内,分化演变为牙齿后即消失。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这些细胞团不消失,而且其中组织积聚,就形成颌骨囊肿。
对肿瘤的治疗,首先要树立综合治疗的观点。应根据肿瘤的性质及其临床表现,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具体分析,确定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应注意第一次治疗,常是治愈的关键。
口腔颌面囊肿
手术目前仍是治疗口腔颌面肿瘤主要和有效的方法,适用于良性肿瘤或用放射线及化疗不能治愈的恶性肿瘤。
手术时必须遵循肿瘤外科原则。对恶性肿瘤必须完全、彻底切除。对可能有淋巴结转移的恶性肿瘤,还应将其所属区域的淋巴组织彻底清除。临床上一般称为“根治术”,因为第一次手术常是治愈肿瘤的关键,如切除不彻底,容易复发,再次手术则常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为防止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存手术中应严格遵守“无瘤”操作原则
①保证切除手术在正常组织内进行;
②避免切破肿瘤,污染手术野;
③防止挤压瘤体,以免播散;
④应作整体切除不宜分块挖出,对瘤外露部分应以纱布覆盖、缝包;
⑤表面溃疡者,可采用电灼或化学药物处理,避免手术过程中污染种植;
⑥缝合莳应用大量盐水及化学药物(5%mg氮芥)作冲洗湿敷,创口缝合时必须更换手套及器械;
⑦为了防止肿瘤扩散。还可采用电刀,也可于术中及术后应用静脉或区域性动脉注射化学药物。
⑧对可疑肿瘤残存组织或未能切除的肿瘤,可辅蹦电灼、冷冻、激光、局部注射抗癌药物或放射等治疗。
对可能有淋巴转移的恶性肿瘤,还应施行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或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以将其所属区域的淋巴组织彻底清除。近年来,由于肿瘤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的成就和目前综合治疗手段的增加,多趋向于适当限制手术“根治”的范同,以保存机体功能,保护劳动力,提高生活质量,称为保存性功能性外科。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下颌骨及神经被尽可能保留;出现了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及前哨淋巴结活检等新手术方法和新概念。
近年来,国内外在口腔颌面肿瘤术后缺损立即整复方面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由于整复手段被充分应用,保证了肿瘤最大限度的根治,并能使患者获得功能与外形的极大恢复,此被称为恢复性(重建性)功能性外科。在肿瘤扩大根治术后,对于那些全身情况不允许长时间行立即整复手术,或缺损特大不能行立即整复的病例,则可用配戴修(填)复体或称人工弥补物的方法,以协助患者在术后能维持和恢复一定的功能和外貌,这种方法亦称为赝复治疗。
对口腔颌面部肿瘤不能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有时也采用姑息性手术疗法,以减少并发症。如由丁肿瘤压迫或阻碍呼吸,应作气管切开术,以保证呼吸道畅通;如肿瘤有严重出血,须作颈外动脉结扎或栓塞术。手术还能为化学药物治疗创造条件,如肿瘤较大,可先施行动脉插管注射或滴注抗癌药物,使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
>>>>相关阅读:谈颌骨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颌骨囊肿可根据组织来源和发病部位而分类,由成牙组织或演变而来的,称为牙源性颌骨囊肿。由胚胎时期而突融合线内的残余上皮所致的面裂囊肿或由损伤所致的血外渗囊肿以及动脉瘤样骨囊肿称为非牙源性颌骨囊肿,此囊肿临床上均比较少见。
以上就是关于口腔颌面囊肿的治疗方法介绍,建议大家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这些对于我们尽快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2013-09-11 15: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