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该疾病隶属于心脏病中的一种,由于冠心病的病因不同,诊断时有一定的困难,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该疾病的诊断鉴别方法。
1.隐匿型冠心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病人多表现为精神紧张和心率增快,在肾上腺素增加的患者,由于心肌氧耗量增加,心电图可有ST段压低或T波倒置。服心得安2小时后心电图恢复正化。
冠心病
(2)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病及其他心脏病,电解质失调、内分泌病,药物作用等均可使ST段及T波改变,但据其它临床表现不难排除。
2.心肌梗死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心绞痛:疼痛性质与心梗相似,但发作较频繁,每次发作历时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发作前常有诱发因素。不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或血清心肌酶增高,心电图无变化或有ST段压低或抬高。
(2)急性心包炎:有胸闷胸痛、咳嗽、发热和呼吸困难的病史,但疼痛于深吸气时加重,不伴休克。心电图除aVR导联外,多数导联有ST段呈弓背向下的抬高,无异常Q波。血清酶无明显升高。
(3)急性肺动脉栓塞:肺动脉大块栓塞时,常引起胸痛、气急、休克,但有右心负荷急剧增高的表现。右心室增大,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以及发热及白细胞增加。心电图示电轴右偏I导联出现S波或原有S波加深,III导联出现Q波和T波倒置,aVR导联出现高R波,胸导联过渡区向左移,右胸导联T波倒置,与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不同。
(4)动脉夹层动瘤:亦出现剧烈胸痛,似急心肌梗塞疼痛性质,但疼痛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及下肢。二上肢血压及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少数患者有主动脉关闭不全,可有下肢暂时性瘫痪或偏瘫。X线、超声等可测到主动脉壁夹层内的液体,可资鉴别。
>>>>推荐阅读:解答冠心病与高血压的关系
(5)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病人可有上腹部疼痛及休克,可能与本病疼痛波及上腹部者相混,但急腹症多伴消化系统症状,心电图及血清酶测定有助于明确诊断。[page]
3.心绞痛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心脏神经官能症:本病病人常诉胸痛,但为短暂的隐痛,病人常喜叹息,胸痛部位多在左胸乳房下与主尖部位附近,但经常变动,症状多在疲劳之后出现,而不在疲劳的当时、轻度活动反觉舒适,有时可耐受较重的体力活动而不发生胸痛或胸闷。含用硝酸甘油无效或在10多分钟后见效。常伴有心悸、疲乏及其他神经衰弱的症状。
冠心病
(2)肌肉、骨、关节疾病:如胸肌劳损、颈椎病、胸椎病、肩关节及周围韧带病变、肋软骨炎等,可表现为类似心绞痛症状,但这些病变都有局部压痛,疼痛常与某些姿势及动作有关,局部体检及调线可明确诊断。
(3)胆管和上消化道病变:如食管裂孔疝、贲门痉挛、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石症、胆囊炎等。食管裂孔疝可发生于饱餐后、平卧位,坐起或行走疼痛可缓解。消化性溃疡有与进餐时间相关的规律性,且疼痛时间较长,碱性药物可以缓解。胆石症及胆囊炎疼痛亦为发作性,疼痛时常辗转不安,有局部压痛及黄疽等表现,一般不易误诊。但要注意部分患者同时有胆管疾患和心绞痛,胆绞痛又可引起心绞痛的发作,必须仔细诊断。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做好预防疾病的一切准备,对于冠心病的预防也应该是如此,为了避免冠心病的发生,以下我们对预防冠心病的措施做下介绍。
首先,预防冠心病应该从日常的饮食入手。饮食是生活中离不开的,冠心病的预防应重视饮食。食用少量的牛油、奶油及各种油腻食物,减少盐的摄食量。摄食盐量低可以降低血压,并且减少发展冠状动脉病的危险。吃大量水果及蔬菜,但饮食要维持平衡均匀。将你习惯食用的肉类量减少,将你食用的肉上脂肪除去,吃烧煮的肉,不要吃油煎的肉。每周最多只吃三只鸡蛋。
另外,为了减少冠心病的发生,除了应该采取以上所介绍的预防冠心病措施以外,还应该要保持适度的运动,因为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有其它慢性病存在,如高血压、糖尿病,要谨慎控制,维持在正常范围。经常运动。有证据显示,每周做两、三次剧烈运动,可减少得心脏疾病的危险。但由于突然做剧烈运动很危险,必须以渐进的方式来开始实行你的运动计划。应付精神压力,寻求各种途径来调解生活上的压力。可以培养嗜好或通过运动来松懈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情绪。定时检查身体并遵照医嘱。
>>>>相关阅读:谈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方法
冠心病对于我们的健康十分不利,我们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旦查出,一定要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
2013-09-10 15:4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