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胃恶性间质瘤手术治疗经验

      患者信息:女,38岁。上腹部胀痛1年,加重半月,于1998年3月10日入院。

      查体:上腹部偏左可扪及5 cm×4 cm大小包块,光滑,边界清,无压痛,活动尚可,无搏动感。胃镜示胃癌,于1998年3月16日行胃癌根治术。

      手术所见:胃体前壁有一肿物,直径约10 cm,未达后壁,肿物与周围各脏器无粘连,幽门下淋巴结肿大。

      病理检查

      胃大部切除标本,胃体前壁可见一巨大蕈伞型肿物,直径9.5 cm,表面大部为胃粘膜被覆,部分有溃疡形成,切面灰白色,质硬,细腻。幽门下查见淋巴结2枚,大者直径2 cm。镜下观察,肿瘤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以上皮样细胞为主。上皮样细胞体积较大,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弱嗜酸性,核内染色质致密,深染,异型性较明显,可见瘤巨细胞,核分裂象10~16个/10 HPF,上皮样细胞弥漫排列或呈小巢状与梭形细胞混杂在一起,部分区域有移行;梭形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性,核圆形或杆状,深染,核仁多不明显,少部分核纤细,扭曲,似神经纤维细胞,梭形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漩涡状排列,瘤组织内可见局灶性坏死,瘤细胞浸润胃壁至深肌层。

      免疫组化:keratin,desmin,S-100,LCA阴性,vimentin及CD34阳性。

      病理诊断:胃恶性间质瘤,幽门下淋巴结(2/2)转移。

      术后随访1年患者健在。

      治疗方法

      一、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是GIST 的根治手段,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5 年生存率为50 %一65 % ,手术后10 年或更长时间复发。目前对于GIST 的手术治疗达成以下共识:手术目标是完整手术切除,不清楚如何避免阳性边缘;对是否有必要行多次手术还不明确;一般不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不建议进行腹腔镜检查;建议多学科专家组联合治疗;正进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GlsT 的疗效评价。手术的完全切除率为40 %一60 % ,无转移者〕 70 % ,完全切除后5 年生存率可达50 %一65 %。二次手术后再次复发率100 %。因为淋巴结转移少见,所以,不主张进行淋巴结扩大清扫术。

      二、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没有有效的化疗方案,术后腹腔化疗能减少腹腔复发危险,对肝转移无影响。

      三、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很少应用于GIST 的治疗中。

      >>>>相关阅读:间质瘤的专业治疗导航地图

      四、介入治疗

      肝转移者可行TAE 。

    2013-09-06 10: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