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张老汉患有慢性乙肝10余年,肝功能反复异常,长期服中药及护肝药治疗。不久前张老汉出现严重腹胀、下肢浮肿,家人赶紧带着他到医院进行检查。
医生经过检查发现,张老汉已经出现慢性肝病容,巩膜皮肤轻度黄染,可见肝掌及蜘蛛痣,腹部膨胀,无压痛,高度腹水及两下肢明显凹陷性浮肿。
肝功能:ALT89u/l,AST102u/l,TBIL39umol/L,白蛋白25g/l,球蛋白39g/l,乙肝小三阳,HBVDNA9.2×105coples/ml。
B超:肝硬化大量腹水。最终张老汉被诊断失代偿期肝腹水。
根据张老汉的发病情况和体质,医生决定采取大量穿刺放腹水加中药调养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放腹水的同时用中医药减少副作用并提高免疫力,促进肝细胞愈合逐步恢复肝脏基本功能。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张老汉肝功能基本正常,腹水消失,B超未探及腹水、下肢浮肿消退,出院后肝功能正常,未再发生腹水,已经恢复正常日常生活。
肝腹水是一种危害很大而且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
(1)一般治疗。休息,限制水和盐的摄入,防止水钠潴留引起腹水的进一步增多。
(2)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原则是积极保肝,促进肝功能恢复。
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腹水,无论血清HBV-DNA 是否大于l.Ox103copie/ml,都必须选用核苷类药物(主要有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四种)抗病毒。对于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腹水,可选用广谱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口服。甲型和戊型急性肝炎在保肝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辅以针对腹水的治疗。
(3)利尿剂的使用。通常采用螺内酯100mg/d、呋塞米40mg/d口服利尿,效果不佳时剂量按照螺内酯:呋塞米的5:2比例逐步增加,最大可加量至螺内酯400mg/d、呋塞米160mg/d。
(4)针对严重的低白蛋白血症。通过输入人血白蛋白和新鲜冰冻血浆补充血浆胶体渗透压,纠正引起腹水的一大原因。
(5)防治感染。通过腹腔诊断性穿刺,送腹水常规和培养,检测有无原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积极预防并纠正感染,有利于腹水的消退。
(6)针对顽固性腹水的治疗。可通过反复的穿刺放液同时辅以补充白蛋白或血浆缓解症状。
(7)其他治疗。包括门脉断流术、肝移植手术等。
>>>>相关阅读:肝腹水的专业治疗导航地图
温馨提示:大量放腹水会伤阴、损及脾肾,常常诱发消化道大出血、电解质紊乱,可能会加重病情,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肾衰,如需大量放腹水应做好防治措施。
2013-09-03 16: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