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信息:何先生,35岁,司机。
主诉:肛门左侧有一瘘管渗水,微痛硬结,反复不愈已10年。近2月症状加重。
病史:患者10年前肛门外生一脓肿,手术切开排脓,疮口虽收敛,但留一瘘孔分泌脓液,有时瘘管闭合,不久又有脓水外渗,迁延不愈;5年前又做一次手术(手术性质不详),但瘘管有时又渗出稀薄脓水,近两月来脓水不断,玷污内裤,必用纱布垫护。肛门外皮肤瘙痒,坐则微痛,行走时肛门不适,用消炎药物治疗多次,终不能根治。
检查:左臀上内侧近肛门处有一瘘管渗稀薄液体,局部皮色呈暗褐色,硬结,舌苔薄黄,微腻,舌质淡紫,脉濡缓。
诊断:肛瘘。
治疗:刺阴谷穴,局部出血,局部拔出瘀血及稀薄脓液若干。
出血量:20m1。
二诊:二十天后。刺血一次病情显著减轻,治后4-5天内瘘管即无分泌物渗出,不需纱布覆盖,行走正常,条状硬结有缩小,但还未消散完。
治疗:刺委中穴,局部出血。
效果:患者肛瘘10年,刺血两次痊愈,观察3年未见复发。
按:肛瘘多为肛门直肠脓肿的后遗症,是一种常见病,以青壮年发病率较高。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系过食醇酒厚味,脏腑受伤,气血不宣,湿热乘虚流注下焦,郁久化热,肉腐成痈,形成脏毒(肛门脓肿),溃后余毒未尽,伤口不敛,而成肛瘘。
清《医门补要·痔瘘》描述本病的病因病机云:“气伤则食聚,湿聚则生热,热性上炎,湿邪下注,渗入大肠而成漏,时流脓水。”本例患者病程迁延10年,久病多瘀,加之患者职业常久坐开车造成肛门部血液循环障碍,病变局部条状硬结久不消散,瘘管不断渗液,皆说明本病之病机系瘀血积聚,湿邪蕴结。
>>>>相关阅读:肛瘘的专业治疗导航地图
刺阴谷穴、委中穴及局部出血,调节肛门处的血液循环,瘘管较快闭合,局部硬结亦随之消散。10年顽疾,刺血两次痊愈。
2013-09-03 15: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