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出血性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出血性疾病时比较棘手的,如果不能及时止血,后果会非常严重,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不仅要时刻预防出血性疾病的发病,还要做好预防护理事项,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关于出血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出血性疾病的治疗导航地图

      病因治疗

      对获得性的出血性疾病,必须针对病因,进行积极处理,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药物性的血小板减少较常见,需引起足够重视,要合理用药;肝病引起的需积极改善肝功能。对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一类,目前尚缺乏根治措施,基因治疗尚未普遍应用,应强调预防外伤,必要手术时,需补足缺乏的凝血因子,保证手术中及术后不发生出血,直至伤口愈合为止。现已有基因工程合成的凝血因子可利用,并经过去病毒处理,临床应用较安全。

      止血问题

      必须针对性选择,避免滥用止血药,大致分成血管性、血小板性出血则应用压迫止血、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免疫抑制剂,补充血小板等。凝血因子缺乏则替代补充,纤溶亢进则抗纤溶等。

      家庭生活中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药物

      如阿司匹林、潘生丁、消炎痛、保泰松、前列腺素和右旋糖酐等,对出血性疾病的病人来说,是不安全药物,因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作用,可加重出血。因此,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应禁止服用这类药物。

      注意劳逸结合

      家中有这样的病人,家属和患者本人都特别在意病人的休息。其实,休息和活动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个体适应性而定。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出血严重时,应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相对稳定时,无出血的情况,可以照常进行学习和工作,成年患者可选择较为安全适合自己的工作。

      注意饮食

      在食物选择上宜多食些含维生素 C较多的水果和蔬菜,并讲究烹调方法,避免粗硬、带刺的食物,如鱼、骨头等,以免不小心刺破消化道的粘膜,引起出血。

      保护好皮肤、粘膜

      由于血液病人全血细胞减少,经常出现皮肤瘀瘢,刷牙时牙龈出血,女性月经增多等。血液病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细菌容易乘虚而入。因此,这样的病人在家中应注意减少对皮肤、粘膜的刺激。

      在家中如果发生创伤性出血,尽量采取压迫止血,同时限制出血部位关节活动。

      止血方法有:

      ①加压包扎止血,用干毛巾、手帕盖于伤口加压包扎,有骨折发生的不宜使用,需到医院进行治疗。

      ②指压止血法,用手指、手掌或拳头在出血动脉靠近心脏的一端,将动脉压在骨上,可切断血流,达到暂时止血的目的,如果短时间不能达到完全止血,应紧急前往医院进行救治。

      >>>>推荐阅读:谈新生儿出血性疾病病况及病因

      病人家中要常备冰袋。血液病的病人机体抵抗力低下,常易发烧。发烧时,家属应采用物理降温法降温,可在头后、腋下放置冰袋达到降温目的,也可用冷水或酒精擦浴法降温,尽量避免服用药物降温。

    2013-08-23 11: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