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在眼底疾病整个治疗过程中毋庸置疑是关键点躲在,因为正确的诊断病情,有助于眼底病患者选择出最完美的治疗方案,以最快的速度治愈疾病,恢复健康。
缺血性眼底病的诊断依据
眼底疾病的相关诊断依据
缺血性眼底病诊断,主要依据眼底检查判断有无慢性缺血性视网膜病变。发现微血管瘤几乎是慢性视网膜缺血的铁证。吻合支的形成表示存在着视网膜缺血,并且吻合支还是缺血区的分界线。视网膜和视盘新生血管的出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代表了严重的视网膜缺血,但要注意的是炎症因素也可促进眼底新生血管的形成。一般情况下,虹膜新生血管(NVI)形成的原因在于视网膜的缺血,发现NVI就基本确定了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存在。
确定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存在:急性无痛性视力下降和/或视野缺损是诊断急性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主要线索,结合眼底所见的不同范围的水肿坏死区,对大多数病例可明确做出诊断。急性缺血症状的发生极为迅速,在所有病理改变中发生最快,故而在极短时间内发生视力严重下降和/或视野缺损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血管性因素,而炎症性反应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分析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原发病种:急性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相对简单,不易误诊。需要注意的是对眼底“樱桃红”的分析。大多数情况下,“樱桃红”是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特征性改变,但无此体征仍可能是CRAO,原因在于缺血发生的时间过短或过长,可以使组织坏死的改变未能表现出来或已经消退。
推荐阅读:<<<眼底病患者应如何做好饮食护理
另外,其他可引起黄斑区神经纤维层坏死的病症也可出现“樱桃红”的体征,需要与CRAO相鉴别,如一些类苭物中毒性视网膜病变的病变区明显与视网膜血管走行不一致,而与苭物的体位分布相一致。如果临床症状指向CRAO而未能发现“樱桃红”改变,还应注意是否同时存在脉络膜的缺血,如脉络膜发生缺血则形成“樱桃红”体征中的红色背景不复存在。这种情况见于眼动脉阻塞,支持眼动脉阻塞的证据还有更为严重的视力损害,如出现无光感。
眼底中浆病的诊断依据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病”,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功能障碍,引起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局限性浆液性脱离的一种黄斑疾病。
1、视力模糊,中心视力减退,有注视性暗影,视物变形,变色。 Amsler方格视野表检查有中心暗点及变形曲线。
2、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反复发作,有自愈倾向。
3、眼底。⑴黄斑区水肿,色暗红,呈圆形或椭圆形隆起,绕以反光轮,中心凹光反射消失,水肿区内可见典白渗出小点。⑵反复发作后,可遗留灰黄色硬性渗出,有色素脱失及色素游离,中心凹反射多数逐渐恢复。
4、荧光造影时,色素上皮脱离区在动脉前期就有荧光,随着造影过程其亮度逐渐增强,并持续到造影后期。当正常的脉络膜荧光消失之后它仍然清晰可见,这是因为荧光素随着浆液在神经上皮下积存,因而荧光持续时间很久。
如果脱离区较小.且病程只有很短的几个月.则造影时,其表面呈细小颗粒状。如果脱离区很大,荧光积存则弥漫成排成轮辐状。造影时在静脉期可见后极部有一个或多个荧光小点出现.随着时间延续愈来愈大,在十几分钟后渗漏范围可达顶峰,并持续存在达数小时之久。[page]
糖尿病眼底病有哪些检查项目
1、眼压。由于糖尿病患者青光眼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视网膜出血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率高,这类患者实施玻璃体手术的时候,如果联合惰性气体或者硅油填充,手术后常常会并发眼压升高。因此,眼压测量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2、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是将造影苭通过静脉注射到人体内,利用特定滤光片的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血管和灌注的过程。通过这项检查,可以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有没有微血管瘤,是不是存在视网膜无灌注区,有没有视网膜内微循环异常、黄斑水肿和早期新生血管等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是糖尿病眼底病变临床分类、治疗方法选择和疗效判断的最重要依据。
眼底疾病的相关诊断依据
3、OCT。OCT检查是采用850纳米波长的激光对视网膜进行断层扫描,主要用于黄斑水肿、裂孔的测量和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测量,检查结果可以精确到微米级,这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眼科影像学诊断新技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常常存在黄斑水肿,黄斑水肿是患者视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OCT检查有助于黄斑水肿的诊断、激光光凝、曲氧萘德玻璃体腔注射等治疗和疗效判断。
视网膜脱落要做哪些检查?
眼底镜检查最为重要。查到全部的视网膜裂孔不仅是诊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根据,也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因此,如何能够准确且无遗漏地找到所有裂孔,极为重要。大概有80%的裂孔发生于眼底周边部,颞上侧尤为多见,颞下侧次之,鼻上侧更次之,鼻下侧最少。当视网膜脱离隆起较高时,这些周边部裂孔常被遮掩,必须从各个角度仔细寻找。
视网膜脱离的位置和形态,有时也有利于裂孔寻找。眼底上方脱离,裂孔总是在上方脱离区内;下方脱离,如果脱离呈半球状隆起,裂孔可能在其正上方;如果是下方的广泛性脱离,裂孔可能在脱离区边缘较高一侧的上方;如果两侧高低基本一致,则裂孔常在其下方周边处。患者主诉有时也能提供一些寻找裂孔的线索。视野中暗区及闪光感最先出现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处往往是裂孔所在部位。
推荐阅读:<<<如何早日发现预防孩子患了眼底病
在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加巩膜压迫仍无法找到的情况下,可加压包扎双眼,让患者静卧数天,待视网膜略显平复后再行检查。视网膜脱离范围大、隆起度高者,往往存在几个裂孔,不能满足于1个裂孔,特别是1个小裂孔。除在脱离区寻找裂孔外,也应注意未脱离或脱离不明显区域,尤以上方眼底裂孔,因液体下沉,裂孔及其附近处不一定能见到视网膜脱离。
脱离的视网膜有时隆起度很高可将裂孔遮蔽,检查时可令病人改变头部卧位。也可包扎双眼,卧床1~2日,待隆起度减低时再检查。在视网膜脱离中常可发现裂孔。寻找裂孔和手术封闭裂孔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裂孔呈红色,周围视网膜呈灰白色,多见于颞上,其次是颞下,鼻侧最少见。锯齿缘部的裂孔,多在颞下或下方,裂孔也可发生于黄斑区或尚未脱离的视网膜,裂孔的大小及数目不等。可为圆形或马蹄形裂孔,也有条纹状、锯齿缘离断和形状不规则的。
2013-08-16 17: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