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眼底疾病的鉴别诊断介绍

      眼底疾病的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因为其具有巨大危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加强对眼底病的认识,及时发现疾病尽早痊愈。下面小编就针对小儿眼底病的诊断为大家讲解。

      诊断眼底病的检查项目?

      最简单的眼底检查,借助一个简单的检眼镜(眼底镜),就能够大致看清眼底的结构,了解眼底病概貌。一般眼底病通过散瞳后眼底镜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眼底疾病的鉴别诊断介绍

      近年来,由于检查眼底仪器越来越精密,如眼底照相、眼底荧光造影、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对眼底的了解就加直接深入了。位于眼底深层视网膜或脉络膜的病变,尚需通过眼底血管造影、OCT等检查明确。明确诊断的一些眼底病为了确定治疗方案也许做相关检查。

      对于屈光介质浑浊,眼底不能用眼底镜看到的需做眼B超检查。为判断视功能变化可行视野检查。如果玻璃体透明,通过眼底检查,可清晰地看到视神经乳头(视盘)、视网膜血管、视网膜、黄斑区及脉络膜。

      眼底检查对诊断弱视的意义

      在诊断弱视的时候,必须做眼底检查。弱视的定义是:眼球没有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不能达到正常水平者。当然眼底病变需要除外。

      其他许多眼病也能够引起视力降低。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以及先天性瞳孔异常等。还包括眼底病,比如视网膜母细胞瘤、先天性眼底异常等。这些眼病属于器质性病变,只有进行全面检查之后,才能明确弱视的诊断。

      推荐阅读:<<<如何早日发现预防孩子患了眼底病

      眼底检查是弱视诊断的常规内容。婴幼儿不能配合,可以事先口服镇静剂,如水合氯醛,待熟睡之后再检查。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当病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以使眼底视网膜上的血管主要是动脉血管发生改变,出现小动脉壁硬化,视网膜上会出现水肿、出血、渗出等,严重的可导致视神经乳头的改变。通过检查眼底来了解高血压的轻重程度,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的判定是有根据的。

      哪些人有必要做眼底检查?

      1、糖尿病病人在患病后期,一般会出现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可引起视网膜上微血管的形成以及出血,硬性渗出,软性渗出,还可导致增殖性改变,进而引起视网膜脱离,最后导致视力完全丧失,早发现可以早治疗。

      2、神经系统的疾病,尤其是颅脑疾患,也需要通过眼底检查来观察视神经乳头的改变,以此为诊断颅内病变提供可靠依据。如脑水肿、脑出血、脑肿瘤、脑炎以及脑血管畸形,都可能引起视神经乳头水肿。

      3、到医院外科或内科等科看病时,常碰到医生开检查单到眼科会诊,要求眼底检查。是因为许多全身性疾病与眼底变化有密切关系。当全身性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眼底往往会发生相应的异常变化。通过检查眼底,可以帮助明确诊断,也可根据眼底的改变对全身性疾病进行有目的的治疗,估计全身性疾病的预后。

      4、肾炎、白血病、贫血、心脏病、急性传染病等多种疾病都可能引起视网膜血管的改变,造成眼底出血和玻璃体积血。妇产科常见的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也可通过眼底检查来了解其轻重程度,甚至决定是否需要中止妊娠,以保孕妇的安全。[page]

      眼底疾病的西医鉴别诊断

      1、白血病眼底

      视网膜中央动脉分支阻塞:病人可有一过性黑朦,眼底可呈阻塞及动脉变细,其供应区的视网膜贫血、水肿,并有视野缺损,常单眼发病,多见于老年人。


    眼底疾病的鉴别诊断介绍

      2、贫血的眼底

      (1)视盘血管炎(水肿型):由于过敏因素引起的筛板前区睫状动脉轻度非特异性炎症,使视神经乳头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筛板前区液体聚集,从而造成特征性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动脉变细,静脉迂曲,视力轻度减退,生理盲点扩大,多单眼发病。

      (2)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为极严重的急性视网膜缺血病变,发病急骤,常单眼视力突然丧失,视乳头色淡或苍白,压迫眼球不出现动脉搏动,视网膜动脉高度狭窄,视网膜水肿,呈灰白色或白色混浊,黄斑部呈“樱桃红色”。推荐阅读:<<<眼底病患者应如何做好饮食护理

      3、出血性紫癜眼底

      (1)视盘血管炎(静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视乳头水肿,视网膜静脉高度扩张,呈腊肠样,视网膜渗出、出血,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出血少。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空腹血糖高,尿糖定性检查阳性,后极部网膜有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后期形成机化条索,机化物收缩,引起视网膜脱离。

      4、红细胞增多症眼底

      视乳头水肿:早期视力正常,视乳头色淡,边界不清,隆起大于3D,视网膜动脉变细,静脉高度扩张。生理盲点扩大。

    2013-08-16 17: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