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小儿直肠息肉的诊断要点介绍

      小儿直肠息肉是对患儿比较严重的一个疾病,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很多家长因为患者早期的症状不明显,以为是简单的腹泻等疾病,等到疾病发展比较严重之后才意识到,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关于小儿直肠息肉的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

      小儿直肠、结肠息肉诊断并不困难,对有慢性便血的病儿,首先应想到肠息肉。约3/4的病例直肠指检可触及到息肉。肛查前应先排空大便,肛诊时重点仔细反复触摸直肠后壁,必要时可反复多次进行。对直肠指检未能触及息肉的病例可借助乙状结肠镜检、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明确诊断。近20年来国内巳广泛开展了小儿纤维结肠镜检查,实践证明对直肠、结肠息肉的诊断安全、方便、可靠,能清楚窥视结肠腔的全貌,辨认息肉的存在及其部位,并且可以同时切除息肉,达到治疗目的。

      小儿直肠、结肠息肉的演变与转归可能有自动脱落、长期存在、复发、癌变等4种情况。是否会发展成癌肿有不同意见,多数作者认为幼年型息肉不会发生恶变,但也有人认为可以发生。曾有小儿肠息肉转化为腺癌的报道,因此应引起重视。

      鉴别诊断

      对症状不典型诊断有困难的病例应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肛裂

      多有便秘史,排便时病儿哭闹不安或自述肛门疼痛,血色鲜红,多在便纸上有血迹,有时便后滴血。肛查往往肛门正中线前后方肛缘皮肤有裂口。

      2.内痔

      小儿较少见,也为便后无痛性血便,特别是大便干结时排便往往粪便表面上有鲜红血迹,肛查可发现痔静脉扩张呈团状。

      3.梅克尔憩室

      平时无症状,其临床特点为突然发生大量便血。最初量少与粪便混杂,以后为鲜血或血块,部分病例出现腹痛。用同位素99mTc扫描检查可发现憩室内的异位胃黏膜出血灶。

      >>>>推荐阅读:谈宝宝皮肤方面的问题[page]

      4.溃疡性结肠炎

      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大便次数多、稀薄,除有血液外尚有大量黏液或脓液,伴有里急后重。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肠黏膜水肿、充血,并有散在的溃疡面。

      5.家族性结肠多发性息肉

      有家族遗传病史,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在直肠、结肠腔内布满息肉,大小不等,重者无法计数。长期慢性出血,均有不同程度贫血,常有腹痛。直肠指检可触及大小不等的息肉,内镜或钡剂灌肠可证实息肉及其范围。此种息肉有恶变倾向,一般主张早期切除受累的结肠。

      6.色素沉着-多发性胃肠道息肉病(Peutz-Jeghers综合征)

      半数病例有家族史,其特点是胃肠道多发性息肉伴有皮肤黏膜色素沉着。色素多分布于口唇和颊黏膜,色黑或棕黑色,可呈片状或斑点状,表面无毛发,一般无长大趋势,手足也常有黑色素痣。病儿常有反复发作痉挛性腹痛,有时可并发小肠套叠。有人认为本病息肉有恶变可能,提出应及时手术。钡餐肠系检查可明确诊断。

      辅助检查

      (1)内窥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息肉突于大肠粘膜。

      (2)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3)病理检查:可明确息肉性质。

      (4)大便潜血试验有助于早期发现无症状的息肉。

      此外小儿直肠、结肠息肉还应与直肠或结肠肿瘤、消化道重复畸形、慢性局限性肠炎、急性肠套叠、痢疾、血液系统出血性疾病相鉴别。

      >>>>相关阅读:教您辨别小儿腹泻

    2013-08-16 15:13:37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