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泪道堵塞会给很多宝宝及父母造成很大的困扰,疾病不仅会给患儿带来疼痛,治疗难度也比较大,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如何诊断出新生儿是否患有泪道堵塞疾病。
不少家长发现宝宝刚出生后不久一只眼或双眼眼角会反反复复有黄白色或黄绿色分泌物(俗称“眼屎”)产生,这往往是新生儿泪道堵塞的症状。很多家长们都误认为是孩子上火或结膜炎,过两天就好了。但是另妈妈们苦恼的是很多宝宝的“眼屎”点了药就好,好了再长。那如何初步识别新生儿泪道堵塞呢?
泪道堵塞有三大典型症状:
一是宝宝总是不明原因流泪或眼泪汪汪的,有的孩子因此眼角或眼周皮肤糜烂、发红、湿疹。但大多数刚出生的新生儿因泪腺未完全发育(正常是生后1-2个月泪腺才具有分泌能力),尚不能分泌眼泪,所以哭而无泪。故1-2个月龄内的新生儿泪道堵塞可以没有流泪症状。
二是宝宝眼睛总是有大量分泌物,这是由于泪囊内大量泪液储留致使细菌繁殖导致感染,或者是子宫内羊水在泪囊内储留污染造成宫内感染,我们将此部分泪道堵塞合并泪囊炎称为胎儿性泪囊炎。这类宝宝出生后眼睛往往被大量眼屎糊住。
三是挤压泪囊处(也就是大眼角)皮肤可见到眼内有脓性分泌物溢出,这是泪囊内脓液受到压力作用自泪小点返流出来。
一般有此三大症状或后两条症状基本可诊断泪道堵塞,家长应尽早带宝宝到专科医院就诊,进一步由医生检查明确,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相关阅读:揭秘哪些孩子适合泪道插管手术[page]
新生儿泪道不通怎么办
人的泪道一端开口在内眼角,另一端开口在鼻腔内,泪腺分泌的眼泪经泪道不断地流入鼻腔。如果在胎儿期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泪道内有膜残留或完全闭锁,生后出现泪道不通。
泪道不通的早期表现主要是泪液流通不畅。新生儿出生1-2周,即使在不哭时也眼泪汪汪,不停地流泪。继而出现结膜炎,并可在鼻梁根部的泪囊处出现肿块,压迫时有粘液自内眼角流出。
泪道不通是眼部潜在的病灶,易继发感染,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应及时治疗。已有感染者,可先用抗生素眼药水点眼以控制感染,然后由眼科医生行泪道探通。
如果孩子被确诊为新生儿泪囊炎,也不要着急,大多数婴儿在6个月内泪道仍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所以首先应采取保守治疗法。一般是在局部用抗生素眼液(例如托百士滴眼液)点患眼,并配合做大眼角皮肤(泪囊部)按摩,促进泪液往鼻泪管方向流动,每天做2— 3次,病情较重者可增加至4—6次,每次1分钟,治疗一段时间后,薄膜就会自行破裂,泪道也就通畅了。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后,症状仍未缓解,可以去医院加压冲洗泪道,将薄膜冲破。如果以上两种方法治疗均无效,则可采用泪道探通术,用探针将薄膜刺破,使泪道通畅。也有极少数患儿是由于骨性狭窄或鼻子畸形造成泪道堵塞,这种情况就要考虑手术或者其他的方法来使泪道通畅了。
对于治疗时机,一般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因为新生儿泪囊炎如果长时间不治疗,可能会出现炎症急性发作并向周围扩散;泪囊长时间扩张会使泪囊壁失去弹力,日后即使泪道通畅,溢泪症状依然会存在;并可能因泪道炎症持续而形成永久性瘢痕性泪道闭塞;另外,泪囊脓液不断排入结膜囊,可导致结膜和角膜炎症,引起角膜溃疡,甚至发展为眼内炎,对眼球构成严重的潜在威胁。所以,对于新生儿泪囊炎必须及时治疗,尽早去除隐患。
>>>>推荐阅读:解析泪道阻塞治疗和手术成功率
2013-08-16 14: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