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盲是指缺乏或完全没有辨别色彩的能力。通常说的色盲多是指红绿色盲。面对五色缤纷的世界,人们到底是如何感知它的呢?原来在人的视网膜上有一种感光细胞——锥细胞,它有红、绿、蓝3种感光色素。每一种感光色素主要对一种原色光产生兴奋,而对其余两种原色光产生程度不等的反应。
如果某一种色素缺乏,则会产生对此种颜色的感觉障碍,表现为色盲或色弱(辨色力弱)。色盲又分许多不同类型,仅对一种原色缺乏辨别力者,称为单色盲,如红色盲,又称第一色盲,比较多见;绿色盲,称为第二色盲,比第一色盲少些;蓝色盲,即第三色盲,比较少见。
如果对两种颜色缺乏辨别力者,称为全色盲,较为罕见。色盲多为先天性遗传所致,少数为视路传导系统障碍所致。一般是女性传递,男性表现。根据统计,男性色盲发病率为5%,而女性则为1%,这是因为其是x隐性遗传病,所以男性发病率大大高于女性。有先天性色觉障碍者,往往不知其有辨色力异常,多为他人觉察或体检时发现。
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虽然患红绿色盲的人很难区分红色和绿色,却可以轻易分辨出15种深浅不同的黄褐色的细微差别,视觉正常的人却看不出这样的差别。
据统计,大约有6%的男性和极少数女性患有红绿色盲。
造成红绿色盲的原因是基因突变,这种突变影响了视网膜视锥细胞中一种对色彩作出反应的色素细胞。在基因变异的影响下,眼睛对红绿这两种颜色作出几乎完全一致的反应,因此,患红绿色盲的人在健康检查中无法分辨医生手中深浅不一的红绿色块。
最近,英国剑桥大学和太恩河畔纽卡斯尔大学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红绿色盲患者可以轻易区分出15种颜色极其相近的黄褐色,而这些颜色在视觉正常的人看来则几乎是同一种颜色。
在研究中,科学家首先研究受基因突变影响的色素细胞对哪种波长的颜色更为敏感,在找到这15种差别细微的黄褐色之后,科学家对两组试验对象进行对比测试。结果发现,患红绿色盲的一组志愿者十分容易地分辨出了不同的黄褐色,而视觉正常的一组志愿者在这次试验中却仿佛变成了“色盲”。
这一新发现让科学家推测,在进化过程中导致红绿色盲的这种基因突变很可能有过积极的意义。在自然环境中比如草地和植物丛中,这种基因变异可能帮助人更容易发现食物。
2013-08-15 11: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