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辨证治疗

      慢性肾衰就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简称,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不但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而且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严重影响,下面求医小编主要为大家介绍慢性肾衰的中医辨证治疗。

      慢性肾衰竭辨证分类

      1.脾肾阳虚证

      主证: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膝酸软,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夜尿清长,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1)病室向阳,避免潮湿阴冷,久居湿地。

      (2)忌生冷、咸食,以防伤脾。

      2.阴阳两虚证

      主证: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小便短黄或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细或沉细数。

      (1)病室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2)注意休息,避免过劳。

      3.肝肾阴虚证

      主证:腰膝酸软,头痛头晕,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或弦细。

      (1)舒畅情志,避免激动,防止肝郁化火,更伤阴液。

      (2)躁结便秘者,可服少量泻药,如大黄代茶饮。

      4.阴阳两虚证

      主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欲饮,大便稀溏,小便黄赤,舌淡白胖有齿痕,脉沉细。

      (1)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2)口中尿味,用藿香10g煎汤含漱或大蒜125g捣烂,敷于两腰部等。[page]

      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

      (1) 湿热内蕴证

      治法:清化湿热,和胃止呕

      药物: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制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竹茹、枳实、生姜)

      中成药:黄葵胶囊、苦参注射液等。

      (2)脾阳不足,水瘀互结证

      治法:温阳利水,通络散瘀

      药物:实脾饮和血府逐瘀汤加减(附子、干姜、厚朴、木香、茯苓、白术、大腹皮、猪苓、泽泻、丹参、郁金、川芎、桃仁、当归、牛膝等。)

      中成药:尿毒清颗粒、红花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

      (3)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肾科协定处方二。(炮附子、熟地、山药、肉桂、菟丝子、丹皮、泽泻、茯苓、黄芪、白术、山茱萸、杜仲、山楂等)推荐阅读:慢性肾衰竭饮食注意

      中成药:金水宝、百令胶囊、海昆肾喜胶囊、尿毒清颗粒等。

      (4) 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北芪、山萸肉、太子参、熟地、淮山、茯苓、丹皮、首乌、菟丝子等)。

      中成药: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肾炎康复片、金水宝、百令胶囊等。

      (5) 湿浊中阻

      治法:利湿化浊

      方药:温胆汤加减。(制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

      中成药:海昆肾喜胶囊、尿毒清颗粒、益肾化湿颗粒等。

    2013-08-13 16: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