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是病吗?月经是否正常代表着女性卵巢的正常与否,而卵巢是女性的重要器官。由此可见,月经不调并非是什么不重要的小病,大家应该重视起来积极治疗,不能任其发展,否则到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
雌激素与月经不调的关系?
1、雌激素过多:
月经不调,卵巢雌激素分泌水平过高,导致内分泌失调,月经量不规则。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按摩手法
皮肤问题,雌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皮脂腺分泌旺盛,脸部毛孔阻塞,使青春痘层出不穷,影响女性外观。
不孕不育,雌激素过高导致内分泌失调,使得大脑皮层对内分泌的调节不灵,降低了受孕成功的机会。
乳房疾病,其主要原因就是内分泌失调。乳房最重要的作用则是通过雌激素的分泌促进其生长发育,所以一旦内分泌失衡,紊乱,最容易形成乳腺增生及乳腺癌。
2、雌激素过少:
过少雌激素容易引发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出现疾病。如: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各种症状等。妇女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进入绝经期而逐渐减少,造成内分泌紊乱,过早衰老,绝经期提前。近来科学试验发现,体内雌激素过少,患心血管疾病和乳腺癌等疾病的几率大大增加。雌激素过少使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发生危险增加8至10倍。
不同类型的月经不调用药
治疗月经紊乱重在调经以治本,准确诊断,因症而异,先病而经不调者,当先治病,病去则经自调。因经不调而生病者 宜先调经,经调则病自愈。传统医学辨症施治,应用补肾扶脾,理气活血法使气血调和,阴生阳长,脾胃健,精血旺则流自畅。
1、血热型。表现为月经不调,经血色红或有紫块或深红,质粘而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咽干口燥,颜面潮红,尿黄便结,舌红苔黄。治宜清热凉血。
2、血虚型。表现为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少寐多梦,面色萎黄无华,舌淡少苔。 治宜补血益气。
3、血寒型。表现为经期延后,色暗量少,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薄白。治宜温经祛寒。
4、气虚型。表现为经期提前,或经期延长,量多色淡质清稀,神疲肢软乏力,心悸气短,食少便溏,小腹空坠, 舌淡苔薄。治宜补气摄血。
月经过多:由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凝血机制不好引起的月经过多。根据个体情况开方,常见有芩莲四物汤。一般在经前期和经期服药。在经前和经期服用,饭前空腹服用,月经前4到5天开始服药,吃到月经后,共吃10天。两到三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page]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按摩手法(注意:月经期间应停止按摩)
1、揉按关元:右手大鱼际按摩关元穴,适当用力揉按1分钟左右。
2、摩腹: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心放在下腹部,适当用力按顺时针、逆时针做环形摩动1~3分钟,以皮肤发热为佳。然后将手掌心放在肚脐下,按摩方式同前。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按摩手法
3、按揉足三里、血海:将一手食指与中指重叠,中指指腹放在同侧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双下肢交替进行;然后将双手掌心放在同侧血海穴上,用力按揉1分钟左右,双下肢交替进行。
4、搓按腰骶:双掌分别放在腰骶部两侧,自上而下用力搓擦腰骶部1分钟,然后两手叉腰,将拇指按在同侧肾俞穴,其余四指附在腰部,适当用力揉按1分钟左右。
自我调节月经不调的中医按摩手法
1、预备式。平卧床上,双目微闭,呼吸调匀,左手掌重叠于右手背上,将右手掌心轻轻放在下腹部,静卧1~3分钟。
2、揉按关元穴。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将拇指腹放在关元穴,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功效:滋养肝肾,调经止痛。
3、团摩下腹。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心放在下腹部,适当用力按顺时针、逆时针作环形摩动1~3分钟,以皮肤发热为佳。 功效:益气壮阳,交通心肾。
4、按揉足三里穴。将一手食指与中指重叠,中指指腹放在同侧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双下肢交替进行。功效:补脾健胃,调和气血。
5、团摩脐周。左手掌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心放在肚脐下,适当用力按顺时针绕脐团摩腹部1~3分钟,至腹部发热为佳。 功效:温经散寒,调理气血。
6、搓擦腰骶。将双手掌分别放在腰骶部两侧,自上而下用力搓擦腰骶部0.5~1分钟,以腰部发热为佳。功效:强腰壮肾,活血通络。
7、掌揉血海穴。将双手掌心放在同侧血海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双下肢交替进行。功效:活血化淤,通络止痛。
8、揉按肾俞穴。两手叉腰,将拇指按在同侧肾俞穴,其余四指附在腰部,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功效:温补肾阳,强腰壮骨。
2013-08-12 11: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