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拔牙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牙齿都可以拔掉的,如果执意拔牙,很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在拔牙之前要了解好拔牙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推荐阅读:拔牙的治疗流程图
拔牙适应证
拔牙的适应证是相对的,随着口腔学科的发展,许多原来需拔除的牙现在也可以保留。
1.龋病
因龋坏不能保留的牙,牙冠严重破坏已不能修复,而且牙根或牙周情况不适合作桩冠或覆盖义齿,此类情况最为常见。
2.牙周病
晚期牙周病,牙周骨质丧失过多,牙松动已达Ⅲ度,经常牙周溢脓,影响咀嚼功能。
3.乳牙
乳牙滞留,影响恒牙正常萌出,或根尖外露造成口腔黏膜溃疡。如恒牙先天缺失或埋伏,乳牙功能良好,可不拔除。
4.因治疗需要拔除的牙
因正畸需要进行减数的牙,因义齿修复需拔除的牙,颌骨良性肿瘤累及的牙,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前为预防严重并发症而需拔除的牙。
5.牙髓坏死
牙髓坏死或不可逆性牙髓炎,患者不愿作根管治疗或根管治疗失败的病例,严重的根尖周病变,已不能用根管治疗、根尖手术或牙再植术等方法进行保留。
6.额外牙、错位牙、埋伏牙等导致邻近软组织创伤
影响美观,或导致牙列拥挤。如上颌第三磨牙颊向错位导致口腔溃疡,无对颌牙,伸长,影响对颌义齿修复。
7.阻生牙
反复引起冠周炎,或引起邻牙牙根吸收和破坏,位置不正,不能完全萌出的阻生牙,一般指下颌第三磨牙。
8.牙外伤
导致牙冠折断达牙根,无法修复的牙。如仅限于牙冠折断,可保留。牙根折断不与口腔相通,通过治疗后仍可保留:牙隐裂、牙纵折、创伤导致的牙根横折,以往均须拔除,现在也可考虑保留。
9.病灶牙
引起上颌窦炎、颌骨骨髓炎、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灶牙;可能与某些全身性疾病,如风湿病、肾病、眼病有关的病灶牙,在相关科医师的要求下需拔除的牙。
拔牙禁忌证
禁忌证也是相对的。以上相对适应证可行牙拔除术,还需考虑患者的全身和局部情况。有些禁忌证经过治疗可以成为适应证,如严重的疾病得不到控制,则不能拔牙。
1.血液系统疾病
对患有贫血、白血病、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拔牙术后均可能发生创口出血不止以及严重感染。
2.肾脏疾病
各种急性肾病均应暂缓拔牙。慢性肾病,处于肾功能代偿期,临床无明显症状,术前后使用大量的抗生素,方可拔牙。[page]
3.肝脏疾病
急性肝炎不能拔牙,慢性肝炎需拔牙,术前后给予足量维生素K及C以及其他保肝药物,术中还应加止血药物。术者应注意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4.月经及妊娠期
月经期可能发生代偿性出血,应暂缓拔牙,妊娠期的前3个月和后3个月不能拔牙,因易导致流产和早产。妊娠第4、5、6个月期间进行拔牙较为安全。
5.心血管系统疾病
拔牙前了解患者属于哪一类高血压和心脏病。重症高血压,近期心肌梗死,心绞痛频繁发作,心功能Ⅲ~Ⅳ级,心脏病合并高血压等应禁忌或暂缓拔牙。 一般高血压患者可以拔牙,但血压高于180/100mmHg,应先行治疗后再拔牙。
6.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抗感染能力差,需经系统治疗,血糖控制在160mg/dl以内,无酸中毒症状时,方可拔牙。术前、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7.甲状腺功能亢进
此类患者拔牙可诱发甲状腺危象,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应将基础代谢率控制在+20以下,脉搏不超过100次/min,方可拔牙。
8.急性炎症期
急性炎症期是否拔牙须视具体情况。如急性颌骨骨髓炎患牙已松动,拔除患牙有助于建立引流,减少并发症,缩短疗程。如果是急性蜂窝织炎,患牙为复杂的阻生牙,手术难度大,创伤较大,则可能促使炎症扩散,加重病情。所以,要根据患牙部位、炎症的程度、手术的难易以及患者的全身情况综合考虑,对于下颌第三磨牙急性冠周炎、腐败坏死性龈炎、急性传染性口炎、年老体弱的患者应暂缓拔牙。
9.恶性肿瘤
位于恶性肿瘤范围内的牙,因单纯拔牙可使肿瘤扩散或转移,应与肿瘤一同切除。位于放射治疗照射部位的患牙,在放射治疗前7~10天拔牙。放射治疗时以及放射治疗后3—5年内不能拔牙,以免发生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拔牙的步骤:
消毒、麻醉、分离牙龈、挺松、拔除、纱卷压迫止血。
主要拔牙器械为骨膜分离器(为分离骨膜或牙龈之用)、牙挺和牙钳。
>>>>相关阅读:拔牙的治疗费用
拔牙时,一般采用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作传导或浸润麻醉。近来多用改进后的高速涡轮手机拔除阻生牙,它不仅切割速度快,易于将根冠横断,分别取出,而且具有耐腐蚀、耐高温的特点,能用高压蒸气、干热、煮沸等方法消毒,以避免造成交叉感染,特别是避免对乙型肝炎的传播。
2013-08-08 15: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