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们对鼾症的理解偏差与认识措施,鼾症很容易被忽略,导致患者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治疗。鼾症可以说是万恶之源,它的存在就是对生命的威胁。鼾症会产生哪些危害?
鼾症有哪些危害?
打呼噜也叫鼾症,医学上称之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属于缺氧性疾病。而把打鼾所致的心、脑、肾、肝、肺缺氧损伤称为“打鼾并发症”。中医把“呼吸之气”称为肺气,所以打鼾在中医里是“肺气不宣症”。
鼾症的巨大危害与常见误区
睡眠呼吸暂停会引发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和高血压等,导致脑血栓、心肌梗死、肺心病、呼吸衰竭和糖尿病等疾病。据统计,50%左右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病人有高血压,30-50%的高血压病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约40-60%%合并有睡眠呼吸障碍。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是正常人的3-7倍。
相关推荐:鼾症的根本病因与治疗方法
除了心脑血管疾病,专家还谈到了睡眠呼吸暂停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如精神异常、疲劳等。这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白天的常见表现为嗜睡,经常在开会、看书、听课时,甚至在与别人谈话时都会酣然入睡。他告诉记者,有些严重的病人,一晚上呼吸暂停达两三百次,打鼾时的血压高得连医生都目瞪口呆。另外还有医学专家表示,儿童如果出现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血液供氧不足。
鼾症会遗传吗?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在打呼噜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一种恶性呼噜,会致夜间憋气)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报道称,患者亲属患病的危险性较其他人群高两倍。研究发现,父母中只要有任何一方经常打呼噜,孩子打呼噜的概率就比父母不打呼噜的孩子高3倍。而且,亲属中患者人数越多,自己患病的危险性就越大。研究推算,一个人是否打呼噜,52%由遗传因素决定。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如果父母有打呼噜的习惯,他们的孩子成为打呼噜一族的几率将是正常人的3倍。另外,打呼噜除对患者本身影响较大外,研究显示,那些与打呼噜者同床的人经常会表现出身体疼痛、疲劳乏力和嗜睡症状,甚至还会有双耳失聪的危险。[page]
人们对鼾症存在的误区
鼾症误区1、药物可以治疗鼾症至目前为止,在国际范围内尚没有一个公认的药物可以用来治疗鼾症。市场上有一些用于鼻腔的药物虽然可以减轻鼾声,但效果很有限,且有一定的副作用,绝对不能说是治疗鼾症的好办法。
鼾症误区2、鼾症是由于喉咙里长息肉引起的很多患者都认为自己喉咙里长了息肉才引起打呼噜,把手术后症状的复发误认为息肉重新又长出来了。事实上是肥厚和松弛的咽腔粘膜在睡眠时发生振动和塌陷造成呼吸道阻塞引起打呼和憋气,并非长了什么息肉。
鼾症的巨大危害与常见误区
鼾症误区3、打呼声音越响病越重;只要打呼声音轻就不要紧鼾症的严重程度决不是依鼾声响度而定,而是以睡眠过程中呼吸紊乱(包括低通气和呼吸暂停)频度和缺氧程度为依据的。有的老年患者打呼声音并不很响,不影响睡伴,但打呼节律不均匀并伴有缺氧,这就不是小问题了,需要治疗。
鼾症误区4、鼾症是治不好的很多患者喜欢打听其他患者的治疗情况,听到疗效好的自己也想试一试,听到效果差的就干脆拒绝,甚至片面的认为鼾症是治不好的。鼾症是可以治疗的,只是主张个性化治疗,即依不同的严重程度、不同的解剖结构和个人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即便是同样的严重程度,适用他的治疗不一定适用于你。>>推荐阅读:鼾症的防与治
鼾症误区5、轻、中度鼾症患者可治可不治很多人对于轻度、中度的鼾症并不是很重视,认为只有发展到了重度鼾症才需要治疗,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只有早治,在鼾症还没发展到重度时治疗才是最好的治疗时机。
2013-08-07 17: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