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小儿尿路感染的症状与护理

      尿路系统感染是比较常见的尿道疾病,很多婴幼儿由于抵抗力较低,家长稍微疏忽一些,就有可能引发尿路系统感染疾病,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关于小儿尿路感染疾病的介绍。

      >>>>推荐阅读:泌尿系统感染治疗流程图

      小儿发生尿感的原因

      1、生理特点:因婴儿使用尿布,尿道口常受粪便污染,加上局部防卫能力差,易引起上行感染。小婴儿机体抗菌能力差,易患菌血症可导致下行感染。

      2、先天畸形及尿路梗阻:前者较成人多见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肾盂积水、后尿道瓣膜、多囊肾均可使引流不畅而继发感染。此外还可由神经性膀胱、结石、肿瘤等引起梗阻。

      3、膀胱输尿管尿液返流(简称尿返流):婴幼儿期常见。国外介绍患泌尿系感染10岁以下小儿中,35%~60%有尿返流。刘秀芝主任介绍,在正常情况下,输尿管有一段是在膀胱壁内走行,当膀胱内尿液充盈及排尿时,膀胱壁压迫此段尿管使其关闭,尿液不能返流。在婴幼儿时期,由于膀胱壁内走行的输尿管短,很多小儿排尿时关闭不完全而致返流。细菌随反流上行引起感染。尿返流的危害在于导致反流性肾病及肾脏瘢痕形成,多发生在5岁以下小儿。返流的程度与肾脏瘢痕成正比。轻度返流可随年龄增长而消失,但重度返流多需手术矫治。因此,对泌尿系感染患儿查明有无返流对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早期症状

      由于小儿尿感很少局限于上述某一部位,有时难以分辨,所以常统称为尿路感染。 小儿以急性尿感为多见,其表现不像成人尿感有典型的尿频、尿急、尿痛,其症状变化多端。新生儿患病时,轻重不一。

      轻者可以毫无症状,仅在尿培养时有细菌生长;重者发热或体温不升,面色灰白,易激惹或嗜睡,有的还可以表现为黄疸、惊厥或消化道症状。婴幼儿患病时,全身症状明显,如发热、面色苍白、呕吐、腹泻、腹痛、腹胀、亦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嗜睡、惊厥、昏迷,泌尿道症状较轻时,仅表现为排尿时吠吵。

      年长儿患病时与成人差不多,患肾盂肾炎时,有发热、寒颤、两侧肾区(腰部)有叩击痛;膀胱炎时,有尿频、尿痛、血尿;尿道炎时,有烧灼感,尿道口红肿。 慢性尿路感染大多由急性尿感迁延不愈。也可由于泌尿道畸形引起,此点与成人不同,病程在6个月以上,或多次复发,肾实质损害显著,肾功能持久不恢复而转为慢性。病儿可表现为精神萎靡;乏力、消瘦、发充迟缓、进行性贫血等。[page]

      小儿尿感的日常护理

      护理泌尿道感染的孩子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对症护理:泌尿道感染的婴幼儿常有高热,可采用物理降温(冷敷额头、温水擦浴或酒精擦浴)或药物降温。要鼓励患儿多喝水或其他喜欢喝的饮料,使尿量增多,有利于冲洗尿道,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并可促进细菌毒素和炎性分泌物排出。要勤换尿布,而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尿布需用开水烫洗晒干,或煮沸消毒。

      2、观察药物副作用,按疗程服药:按医嘱应用抗菌药物,注意药物副作用。口服抗菌药物患儿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现象,于饭后服药可减轻胃肠道副作用,若副作用仍明显,可遵照医嘱减量或更换其他药物。一般服药后尿痛、尿急等症状会较快消失,尿化验也会逐渐正常,此时最重要的是仍需按医嘱继续服药,切不可见患儿没什么症状了就擅自停药,以免反复发作,导致慢性泌尿道感染。

      3、预防泌尿道感染:注意幼儿不穿开裆裤,婴儿勤换尿布,便后要清洗臀部,保持清洁。女孩清洗外阴时应从前向后擦洗,男孩子要将包皮摞上去洗,龟头发红可涂抗生素软膏,如包皮被尿垢粘连,要到小儿外科门诊分离,以减轻对尿道口的刺激,避免发生下行性泌尿道感染。积极治疗腹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败血症等疾病,以免细菌通过血液循环侵入泌尿道引起感染。

      >>>>相关阅读:泌尿系统感染治疗费用

      温馨提示:大部分宝宝还不会与家长用语言沟通,所以家长在照顾宝宝的时候就要细心,避免因为粗心引发疾病。

    2013-08-07 14:19:50

泌尿系统感染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