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的姑娘小玲(化名)在一下雪的天气坐同事的电瓶车下班回家,同事骑电瓶车载着她。雪天路滑在一个转弯处,车子打滑小玲摔了下来,头部先着地,当场昏迷不醒,随即送往市医院抢救。
颅脑CT、照影显示,小玲的右侧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还造成颅底骨折。虽能通过进行开颅手术保命,但术后仅有1%的机会苏醒。
医生当即为小玲实施了手术,但她转入深度昏迷,对环境毫无反应,没有好转迹象。
医生跟家属说,急性期救不回来,再下去要么死亡,要么植物人,你还治不治?小玲的妈妈说,当然治,听说过美国人有昏迷10多年后醒来的,闺女才昏过去几天啊。
有一次,小玲脑肿胀得厉害,可能会脑疝死亡。医生给她做了第二次“脑挫裂伤清除术”。
术后,小玲被送入重症监护室(ICU),首先是降低体温。“过高的体温会使新陈代谢过快,对大脑和身体都不利。”医院针灸科医生为小玲扎针、护工每天为她擦身按摩、防止各种感染,很多植物人的离世是因为肺部、泌尿系统感染。
小玲的妈妈每天下午三点钟探视时,定时在女儿耳边说悄悄话。小玲的爸爸有病在身,不能陪护她。妈妈有时也拨通老公的电话,放在女儿耳边让她“听”。小玲喜欢摆弄手机,妈妈就把手机放在小玲手心里。
一边听歌一边帮她做运动
听说小玲最喜欢哼歌,医生就加进了音乐治疗法。
每天,护士都会把收音机放到小玲的病床前,放的是她平时喜欢听的“music88.7”。一边放音乐,护士一边拿起小玲两只手臂,帮助她做运动,“音乐节奏强,动作就快,音乐节奏慢时,动作就放慢,就像帮助她指挥音乐一样。”医生说“在放音乐和不放音乐两种情况下,给病人做脑电图,结果是不一样的,在音乐刺激的情况下,给病人做出来的脑电图,结果更好些。这些音乐声有高有低,有时激扬、有时舒缓,对昏迷病人的脑电波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有一天小玲妈妈照例给女儿听歌。突然,听见女儿“哦、哦”哼了两声!慢慢地,从玲嘴里吐出一个字“疼”!。“孩子,孩子,你听得见吗?我是妈妈,我在叫你呀。”[page]
小玲妈妈发现,女儿平时一直握成半拳的左手,有两根手指伸出来,并且不停地抖动!随后,她睁开了眼睛。
为了确认小玲的苏醒程度,靳春来伸出指头让小玲辨认,“1+1=?”小玲伸出了俩指头。大家很高兴,能简单地计算,证明她的意识真的恢复了。
这天晚上,小玲妈妈激动得一夜没睡着,也不敢跟她多说话,怕刺激她又不会醒了。第二天早上,小玲眼睛睁得大大的,妈妈这才敢相信女儿醒了,真的醒了!吃完早饭,小玲还翻出手机来,给最疼她的大爷打了电话。
为啥音乐对植物人起作用?
植物人苏醒最重要的标志是神志清醒和正确对答,“小玲这两点都够得上”。
“任何音乐都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患者熟悉的音乐,能唤起患者的记忆。”乐治疗患者成功的例子,也是很少见的,目前在国内还没正式的科学系统研究。
昏迷患者的听觉没丧失,但听觉的记忆功能不能正常传达到大脑皮层,所以,对昏迷患者呼唤,放她以前喜欢听的音乐,都会对网状上行激动系统有促进作用,产生共鸣,在脑内产生交流,有助于促进脑的康复。
对群体来说,音乐治疗能否成功,结果可能会存在区别,也就是说,音乐只是整个治疗中的一个项目,起到辅助作用。
另外,亲人的爱,力量无穷。小玲的妈妈天天在医院陪着女儿,拉着她的手说话,叫她快醒过来。
后来神志清楚的小玲转入了普通病房。现在,她能自己吃饭,可以在床上活动。但因为脑出血压迫,左边躯体瘫痪,需要康复锻炼。护士、家人也帮她锻炼、按摩。
2013-08-02 17: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