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癌是高度恶性的肿瘤,因为其发病率很低,所以大家对绒毛膜癌知识也很陌生。但是不可不提的是绒毛膜癌的具有很高的死亡率,所以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要加强对其的认识。
绒毛膜癌的临床症状
1、假孕症状。由于肿瘤分泌的hCG及雌、孕激素的作用,使乳头、外阴色素加深,阴道及子宫颈粘膜也有着色,并有闭经、乳房增大、生殖道变软等症状。
2、腹部包块。因增大的子宫或阔韧带内形成血肿,或增大的黄素囊肿,患者往往主诉为下腹包块。
3、阴道流血。在产后、流产后,特别在葡萄胎清宫后有不规则阴道流血,量多少不定。少数原发灶已消失而仅有继发灶者,则无道流血,甚至出现闭经。
4、腹痛。癌细胞侵蚀子宫壁或子宫腔积血所致,也可因癌组织穿破子宫或内脏转移所致。
5、转移灶表现:
(1)脑转移。常继发于肺转移之后,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最早期,是脑动脉内瘤栓期,造成局部缺血,出现一过性症状,如腿软跌倒、失语、失明,经几秒钟或几分钟后即恢复。以后在小动脉内形成动脉瘤,继续生长发展,产生破坏性症状,造成蛛网膜下腔及附近脑组织出血,主要的症状为头痛、偏瘫、呕吐、平衡失调、视觉障碍、失语、高热、抽搐,以至昏迷,如引起脑疝,病人可突然死亡。
(2)肝、肾、消化道转移。转移灶小而未破裂出血,不易被发现,若破裂出血,则有相应脏器的症状。
(3)阴道转移。癌细胞经宫旁静脉逆行至阴道所致,发生率仅次于肺,其特征为紫红色的结节,突出于阴道粘膜面,为柔软而实质的肿块,如表面破裂,可引起大量流血,甚至致命。
(4)肺转移。绒癌因其血运转移的特点,故肺部最为多发,因转移的部位不同,可产生不同的症状,如咳嗽、血痰,反复咯血。肺X摄片检查可见片状、棉球状、结节状阴影。[page]
绒毛膜癌的药物治疗
1、药物的选择。在一般早期病例,可单用一种药物,以5-Fu为首选。如病情急或已到晚期、则需二种或二种以上药物合用。常用的为5—氟脲嘧啶(5-Fu)加更生霉素(ksm)。5-Fu、ksm疗效最好,副作用小、对肺、消化道、泌尿道及生殖道的转移均有效。可用作静脉给药,动脉灌注,腔内或瘤内注射,也可口服。
2、给药的途径。同一药物,给药途径不同,所起作用也不同,因此,肺转移病人最好用静脉给药的方法,消化系统转移病人给口服药物方法,肝转移病人经门静脉给药,治疗效果好。
3、给药的速度。各种药物给药的速度均有一定的要求,如5-Fu,加入5%葡萄糖500ml水中后,必须在2~8小时内点滴完;过快毒性就大,过慢可影响疗效。
4、疗效的观察。药物应用后一般并不立即见到疗效,血和尿HCG含量有明显下降需在用完一疗程后2周左右出现减少。肺转移阴影吸收亦需在停药后3周左右才明显。所以,为观察疗效而进行辅助检查,均不宜过早,否则,常易造成错觉,以为无效。
5、疗程的长短。疗程过长毒性就大,疗程过短疗效就差。因而一个疗程一般以8~10天为宜。
6、疗程的间隔。主要依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毒性作用消退情况而定。毒性作用较轻,停药后血象恢复快,间隔可稍短;毒性作用较重,血象恢复慢,间隔要稍长。5-Fu或KSM毒性作用较轻,约为两周,而硫基嘌冷(6-mP)和MTX毒性作用较重,约为4周。
2013-08-02 14: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