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说某某中风了,现在生活无法自理了,确实现在中风发病率越来越高,那么中风后如何护理,人们对于中风认识还存在哪些误区呢?下面求医小编分别为您解答。
脑中风患者的日常护理
1、及时补充饮水
饮水过少可致血液浓缩和粘稠,易引起脑血栓形成。
2、注意控制食量
总的原则是保持能量代谢的平衡或轻度负平衡,体胖和超重者更应注意降低热量。每餐最好维持在八分饱(晚餐更不可过饱),决不可暴饮暴食。中老年人对糖的耐受力差,宜进低糖饮食。
3、多吃新鲜蔬菜
绿叶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维生素C有助于保护血管壁,增强血管的柔韧性和弹性,减少脆性,生防止血管出血,对预防与减少脑中风和心梗等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脑中风的护理
4、食品合理搭配
饮食应多品种多变化,注意主副食、荤与素、粗细粮的合理搭配,不可偏食。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一般每天每公斤体重宜保持在0.5~1克。对人体有益且含人体必需搭配的蛋白质,主要有牛奶、豆制品、鸡蛋等。
5、宜进低盐饮食
摄取盐愈多,脑中风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也愈高。研究表明,低盐饮食对预防重症高血压和脑中风有重要意义。血脂高、高血压、脑中风患者,每天食盐摄取量最好低于6克。伴有严重水肿的心脏病人或肾脏病人,必要时应进无盐饮食。
6、宜进低脂饮食
脑中风患者平时的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囡为常进油腻的高脂、高胆固醇饮食,是导致与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也是促使血栓形成引起脑中风发作的重要原因。所以老年人尤其是体胖的老年人平时应进低脂食物,特别是应限制动物脂肪和不吃动物内脏等。
7、常食降脂食品
常吃些有降脂降胆固醇以及抗血小板聚集、抗凝作用的食品对预防脑中风的发生意义重大。如小米、养麦燕麦、绿豆、黄豆制品、酸奶、香菇、黑木耳、姜、大蒜.洋葱、芹菜、花菜、茶叶、山楂、海藻、海带、甲鱼、蜂皇浆、芝麻油、玉米油、米糠油等都是比较适宜的。
8、注意戒烟限酒
吸烟不仅会引起肺癌,也是冠心病脑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因为烟中的一氧化碳等毒素,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损害动脉内膜,使血小板易于聚集形成血栓,同时易引起小动脉痉挛,使血压上升。少量饮酒(最好是葡萄酒)虽能缓解紧张情绪,对预防冠心病等有一定好处,但其弊端更是触目惊心(特别是烈性白酒),酗酒是加重高血压的因素之一,是促发脑中风的重要原因。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对酒的口号是“越少越好”。[page]
人们对脑中风的认知误区
1、瘦人很少得中风
瘦人也能得中风,只不过是比胖人略少些。
2、只有中老年人才得中风
虽然90%以上的中风患者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年轻人也会得中风,而且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几率较高。儿童偶尔也会得中风。
3、得了中风不死必残
过去是这样,但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中风的治愈率显著提高。中风后,病人5年的生存率已达到62%左右,且后遗症大为减少,平均寿命已达66岁。
4、中风是一种病
其实,中风不是一种病,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或俗称。实际上中风是一类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其中前2种属于出血性中风,后3种属于缺血性中风。
5、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不得中风
血压高者确实患中风的几率较高,但血压正常或偏低的脑动脉硬化患者,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以及其它因素,也会发生中风。尤其是血压偏低者还可导致脑血流变缓,更易发生缺血性中风。
6、父母亲患中风,子女必得
中风不是遗传病,仅有一部分中风具有遗传倾向。因此,中风患者的子女不必忧心忡忡。只是这些人患中风的危险性可能大于一般人群。为此,他们应加强自我保健,认真、积极地防治高血压、高血脂和动脉硬化等病症。推荐阅读:老人脑中风的原因和症状
7、中风只能进行内科保守治疗
过去如此,但近年来国内外已开展了外科手术疗法,而且效果较好。治疗缺血性中风可采用颅外动脉搭桥术、大网膜颅内移植术、椎动脉减压术等方法;治疗出血性中风可采用开颅清除血肿和立体定位手术清除血肿等方法。
8、中风治愈后很少复发
中风很容易复发,且复发率高达25%,而且还有多次复发的倾向。这是因为所谓的“中风治愈”仅仅是指病人的临床症状消失,而中风的病理基础——动脉硬化、高血压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均未治愈,故中风病人在治愈后应谨防病情复发。
2013-08-02 1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