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大家可能听说过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有一个叫做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疾病,不知大家是否听说过,下面就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病因症状和分类进行介绍。
中医分析运动神经元损伤病因
(1)肝肾阴虚:肝藏血,主筋,主风,主动;肾藏精,主骨主髓。先天不足,肾精亏虚,或房事不节,或劳役过度,精损难复,阴精亏损,虚阳浮动,肝血不能濡养筋脉,虚风内动,故见肌束颤动,肢体痉挛。但凡肌肉震颤跳动,腰反射亢进者,责之于肝。
(2)脾肾虚损: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生髓,先天禀赋不足,精亏髓少,或劳倦伤肾,肾气亏虚,不能温煦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以濡养肌肉筋脉,即出现四肢肌肉萎缩、肢体无力。肾为作强之官,肾气之充沛,又需脾胃之补养,脾肾两虚则骨枯髓虚,形瘦肉萎,腰脊四肢痿软无力。
运动神经元损伤
(3)湿热浸淫,虚实夹杂:脾土恶湿喜燥,肝脏体阴用阳,肺朝百脉,通调水道。脾虚失运则聚湿化热,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由是阴火内炽。阴火主要是下焦肝肾之火,肝经湿热浸淫,流注于下,筋骨萎软无力。另外,脾胃虚弱,内生湿热,阻碍运化,精微物质不能上输于肺,百脉空虚,肌肉组织失养。故本型为虚实夹杂之证。
(4)脾胃虚损:脾为后天之本,津液气血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主运化主涎;胃主受纳,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布散于全身。脾胃虚弱,或因病致虚,由虚致损、损伤脾胃,使脾胃受纳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不足,无以生肌,四肢不得禀水谷之气,无以为用,故出现四肢肌肉萎缩,肌肉无力,甚至吞咽困难,咀嚼无力,口张流涎。脾虚累及肺脏、肺主气主声,故出现语音含糊,构音不清,呼吸气短。
运动神经元损伤症状
1、有一只手,或者两只手,有明显的颤动,没有力气,同时也会出现一些肌肉萎缩的现象。这是运动神经元的主要临床表现。
2、上肢和肩胛肌肉出现肌肉萎缩的现象,下肢有痉挛性瘫痪的症状,步态呈剪刀状,走路的速度非常缓慢,并且还会夹杂着抬头困难,梳头无力的现象。
3、有唾液外流的现象,声音嘶哑,口齿不清,舌肌萎缩,,进食或者喝水都很容易呛咳,吞咽困难,痰液不易咳出等一些症状,如果使病情恶化,就会导致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后果。[page]
运动神经元损伤分类
按发病部位
1、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病:表现为肢体无力、发紧、动作不灵。症状先从双下肢开始,以后波及双上肢,且以下肢为重。
2、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病:多于30岁左右发病。通常以手部小肌肉无力和肌肉逐渐萎缩起病,可波及一侧或双侧,或从一侧开始以后再波及对侧。
3、混合型:通常以手肌无力、萎缩为首发症状,一般从一侧开始以后再波及对侧,随病程发展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混合损害症状,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病程晚期,全身肌肉消瘦萎缩,以致抬头不能,呼吸困难,卧床不起。
按年龄段分
1、运动神经元损伤之成年型常于50岁以下起病。
2、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婴儿型,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母体宫内或产后6—12月内发病。两性无差别。临床特征为婴儿哭声微弱,翻身、蹬脚等动作不能,全身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 。常因呼吸麻痹和窒息而死亡。
3、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少年型: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多为青少年起病。先有肩胛带或骨盆带肌肉 无力 、萎缩又称近端型。抬头、举臂、起蹲困难。可有翼状肩、鸭步及腓肠肌假性肥大和血清酶活性的轻度增高等,极难与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鉴别。
运动神经元损伤护理
1、运动神经元损伤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在发病的时候患者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肌无力、声音嘶哑等,因此为了更好的治疗运动神经元损伤,在治疗的同时还要做好调护工作。
2、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初期症状,由末稍肢体无力、肌萎缩,随着病程的进行,渐而无法行动,到完全卧床。房间的摆设应调整得更有秩序,易清洁、越简单、易刷洗最好。还应该考虑房间的温度、通风、光线。推荐阅读:分享神经元损伤的常识问题
3、运动神经元损伤的患者,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染性疾病,饮食起居有规律,避免过劳,年过四十补益脾肾,注意养身守志,乃是预防疾病的基本方法。
4、运动神经元损伤起病隐袭,常无灼肺伤律、外感温热之邪的过程。因此本病主要是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等因素损伤脾胃肝肾,致精血亏耗和气血生化乏源,则筋脉肌肉失之儒养,肌萎肉削,发为本病。
2013-08-01 10: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