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胃肠道间质瘤的症状及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大家了解多少呢?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症状为吞咽不适、吞咽困难、体重减轻、发热等症状。胃肠道间质瘤的具体症状是什么?如何治疗胃肠道间质瘤?下面是相关的介绍。

      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学

      1、大体形态

      肿瘤大小不一,自0.2cm~44cm不等,起源于胃肠道壁固有肌层,可向腔内、腔外或同时向腔内、腔外生长。向腔内生长可形成溃疡,因此根据肿瘤主体位置可分为腔内型、壁内型、哑铃型、腔外型和腹内胃肠道外型。大多数肿瘤呈膨胀生长,边界清楚,质硬易碎;切面鱼肉状,灰红色,中心可有出血、坏死、囊性变等继发性改变。肿瘤数目可为多个。

      2、组织学特点

      GISTs主要是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两种细胞可同时出现于不同的肿瘤中,但形态学变化范围大。依据两种细胞的多少可分为梭形细胞型、上皮样细胞型以及梭形和上皮细胞混合型。肿瘤细胞的排列也呈多样化,以束状和片状排列居多。胃与小肠的形态学变化大,直肠的形态学变化小,大部分为梭形细胞型,交叉束状排列多。肿瘤细胞分化不等,可出现核端空泡细胞和印戒样细胞。

      3、免疫组化特点

      GISTs免疫组化研究表明 CD117(c-kit)和CD34为其重要标志物。80~100%的GISTs CD117呈弥漫性表达,而平滑肌细胞和神经纤维不表达CD117。60~80%的GISTs肿瘤细胞中,CD34呈弥漫阳性表达,并且良性的GISTs 的CD34表达较高。CD34表达特异性强,在区别GIST s与平滑肌瘤或神经源性肿瘤时具有重要价值。CD34阳性表达时,往往CD117也呈阳性表达。CD117、CD34的表达与肿瘤位置、生物学行为细胞分化及预后无明显关系。此外,GISTs也可有肌源性或神经源性标记物的表达,如2-SMA、desim、S-100等。但阳性率低,且多为局灶阳性。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

      GIST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估计年发病率约为1~2/10000,多发于中老年患者,40岁以下患者少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大部分GISTs发生于胃(50~70%)和小肠(20~30%),结直肠约占10~20%,食道占0~6%,肠系膜、网膜及腹腔后罕见。详情点击>>>胃间质瘤的病因及检查项目

      GISTs的症状依赖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通常无特异性。胃肠道出血是最常见症状。而在食管,吞咽困难症状往往也常见。部分病人因肠穿孔就诊,可增加腹腔种植和局部复发的风险。

      GISTs病人第一次就诊时约有11~47%已有转移。转移主要在肝和腹腔,淋巴结和腹外转移即使在较为晚期的病人也较为罕见。转移瘤甚至可发生在原发瘤切除后30年。小肠GISTs恶性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率最高,而食道GISTs恶性程度低。因此,严格来说,GISTs无良性可言,或至少为一类包括潜在恶性在内的恶性肿瘤。

      CT、超声内镜、消化道造影可协助GISTs大小、局部浸润、转移、位置等的判断。

      根据病人消化道出血或不时的临床表现,结合内镜检查如胃镜、肠镜检查的非粘膜发生肿瘤结果,CT或内镜超声显示的发生于胃肠道壁的肿瘤,可作出初步的诊断。消化道造影可帮助诊断肿瘤在胃肠道的确切位置及大致范围。但临床诊断不足以确诊GISTs。GISTs的确诊最终需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的结果。典型的GISTs免疫组化表型为CD117和CD34阳性。近30%病例中SMA阳性,少部分病例S-100和Desmin肌间蛋白阳性。但少数病例 (<5%)CD117阴性,且存在一些CD117阳性的非GISTs肿瘤。因此,GISTs的免疫组化诊断也并非绝对的,尚需结合临床和一般病理结果,有时需通过免疫组化排除其它肿瘤。[page]

      胃肠道间质瘤的西医治疗

      1、手术治疗及原则

      由于GISTs的潜在恶性,对临床怀疑GISTs均应按恶性肿瘤手术原则进行,由于GISTs往往质地脆,血供丰富,且通过血液及腹膜转移,手术时应特别注意避免肿瘤破溃及挤压,对肠道GISTs应先结扎供应和回流血管。术中对可疑病例也不应切取活检,除非肿瘤不能根治。

      GISTs一般不宜肿瘤摘除,胃的GISTs直径< 3cm的可行局部切除或行楔形切除,切缘距肿瘤至少3cm;3~5cm宜行楔形切除或胃大部切除术,切缘距肿瘤至少5cm;直径>5cm的应按胃癌D2 清扫范围手术。小肠GISTs因报道的淋巴结转移率达7~14%,故主张常规行淋巴清扫,肠段切除至少距肿瘤10cm。对于直肠GISTs,特别是下段GISTs,有时手术处理十分困难,由于术前难以判断其恶性程度,对于直径<3cm,可考虑尽量保肛;对于直径>5cm或术后复发者,应在术前充分征求患者意愿前提下,在保肛与扩大手术中作出抉择。对于有局部浸润或远端转移的应在可根治前提下行联合脏器切除术。

      2、化疗

      传统的化疗GISTs当作平滑肌肉瘤治疗,常用方案为阿霉素+顺铂(AD方案),临床缓解率<10%,疗效不佳。

      伊马替尼(Imatinib)化疗。伊马替尼是c-kit激酶活性抑制剂,已于2000年第一次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不能根治手术的病人,也有用于高危GISTs的报道。应用方法为400~800mg/天,连续12~24个月。据Ⅱ期临床研究PR达63%,SD达20%;Ⅲ期临床研究尚缺乏远期随访报道,但据报道6月的PFS超过70%。伊马替尼用于GISTs新辅助化疗,也有小样本成功的报道。


    胃肠道间质瘤的中医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的中医治疗

      1、组方科学、用药精炼,通过中医独有的清热解毒、扶正祛邪、活血化瘀、软坚化瘤作用迅速封闭癌体的血液循环,切断癌体组织营养供应,加速癌细胞的死亡;

      2、破坏或阻止癌细胞的分裂和繁殖,杀灭癌细胞,使瘤体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3、消除“癌性毒性因子”、“癌性疼痛因子”对人体的病理损害,快速减轻患者的痛苦;

      4、整体调节阴阳平衡,迅速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抵抗力及胃肠消化功能,促进身体康复;>>>关于间质瘤的疾病常识介绍

      5、与放化疗结合使用,可增强放化疗的疗效,并能消除放化疗引起的疼痛、呕吐、厌食、乏力、脱发、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毒副作用。

    2013-07-29 16: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