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9 岁,汉族,因双眼视物模糊、胀痛 2 月入院。患者半年前因双侧耳后疼痛, 听力轻度下降, 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在耳鼻喉科行鼓膜穿刺抽液治疗,抽出液体为半透明炎性液体。半年来反复发作,均行穿刺抽液以及口服青霉素类药物治疗。两个月前,患者自觉双耳疼痛好转,但双眼视物模糊并有胀痛,眼底检查示双侧视乳头水肿,收入神经内科进一步检查。患者体温正常,血常规正常,行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大于 320 mmH2O,脑脊液常规、生化、免疫及细菌培养均未见异常。头 MRI 平扫及增强检查示脑实质未见异常,全脑颅骨板障信号不均匀减低,强化不均匀,相邻脑膜明显强化,皮下软组织肿胀,双侧乳突小房可见软组织影。头颅 CT 示颅骨骨板厚薄不均, 密度欠均匀。转入神经外科行颅骨活检术。在额骨上钻孔,约 1 cm2, 发现板障增厚,血供丰富,质地软,未见有脓液,内、外板无异常,取板障、外板、内板送病理检查以及行细菌培养。手术后给予头孢他啶治疗,患者感觉视物模糊有所好转。病理检查示骨髓腔有纤维组织增生、纤维化及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少量退化的变性细胞;免疫组化示 CK1- 3(- ), LCA(+), CD20(+), CD45RO(+), CD3(+), CD79(+)。细菌培养为粪肠球菌和尿肠球菌,两种细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
【治疗方法】
诊断:继发性全脑颅骨骨髓炎。
给予万古霉素静脉注射,一周以后患者感觉视力明显好转,眼底检查示乳头水肿有所好转。予出院,应用万古霉素治疗3 周。出院三周门诊复查时,视力已经恢复, 胀痛感消失,复查头 CT 示乳突软组织影较前明显好转, 颅骨信号变化不大。
骨髓炎一般护理
1)急性骨髓炎症期,尤其是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寒战、脉快、头痛等,要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等病情变化,有高热休克者,给予氧气吸入,激素治疗和人工冬眠,有昏迷者应专人护理。
(2)体温高于39.5℃者,需要给予物理降温,用冰敷或用酒精擦浴,如用药物降温时,可以大量出法,要注意有否出现虚脱,同时应及时擦洗及更换清洁干燥的衣裤,以免受凉。
(3)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一般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随时给病人饮水或果汁,必要时适当补液,纠下贫血,增强机体抵抗力。
(4)抬高患肢,下肢用枕垫起,上肢用三角巾悬吊,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为了限制患肢活动,减少疼痛和减轻炎症,防止病理性骨折,一般用石膏托或皮肤牵引固定患肢。石膏固定及牵引要注意肢体血液循环,凡发现肢体皮肤发紫、发冷、肿胀、麻木等,说明有血液循环障碍,应找医生及时处理。伤口分泌物过多,脓血透过石膏,使石膏软化 破坏等,应及时更换石膏或开窗更换敷料。
(5)注意观察邻近关节有无出现红、肿、热、痛等情况或全身其他部位有无病灶转移的征象。因为当脓液穿过干骺端进入关节腔时,可引起化脓性关节炎或炎症扩散,引起心包炎、心肌炎、肺脓肿等,若诊断穿刺证实有脓液者,常需切开排脓减压,放置引流条或引流管充他引流。应及时更换敷料,并保持床单清洁,注意对伤口的隔离和敷料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2013-07-26 11: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