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直肠息肉的关注程度不够,很多人在确诊之前都不知道自己患有直肠息肉,就是知道了也认为不碍事而不在意。但是耽误治疗的后果就是,直肠息肉的恶化,后果常常让患者们悔恨终生。那么,重视直肠息肉,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属于肛肠疾病吗?
直肠息肉特征1、直肠镜检:可窥见肿瘤大小形状部位并可太牛直接取组织作病检。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到当前为止仍然不十分明了,不过多数认为与食物或遗传有关。最近十多年来,从各方面的研究,证明酸性食品的摄入是癌症的元凶,癌症是酸性体质的代表。在食物方面,肉类、蛋白质、脂肪的摄取量提高很多,大肠直肠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三十几岁就得到肠癌的病人也不少。
直肠息肉的直接病因介绍
直肠息肉特征2、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或便秘腹泻等。
直肠息肉特征3、大便逐渐变细晚期则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恶液质。
直肠息肉特征4、直肠指检:是拼命诊断直肠癌的必要检查单子步骤约80%的直肠癌讲述患者于就诊时可通过直肠指检被发现可触及质硬凹凸不平包块;晚期可触及肠腔狭窄包块固定指套见含粪的污浊脓血。
直肠息肉是怎么回事?
直肠息肉是指发生在直肠粘膜上的新生物,多因粪便慢性刺激而引起,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单发性居多,多发性的占少数。息肉是人体组织上多余的肿块,约占消化道良性肿瘤的45~70%。直肠息肉多数是带蒂的圆形或椭圆的肿物,可突入肠腔上下移动。其蒂的大部分是肠粘膜由于肠蠕动或粪便牵拉延长所致。而不应把肌肉、脂肪里的肌瘤引起粘膜表面隆起的也叫做息肉,避免误把肿瘤当作息肉。
相关推荐:直肠息肉的疾病常识介绍
1、新生物:计有管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绒毛腺瘤和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这类息肉是由肠上皮生长的新生物, 极易发生癌变。
2、炎性息肉:即假息肉,由肠粘膜溃疡而引起。常见的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良性淋巴样息肉和良性淋巴样息肉病,属正常淋巴组织,与癌变无关。
3、增生性息肉:又叫化生性息肉。是在直肠和结肠粘膜上的无蒂小结节,可单个孤立,也可多发,颜色与周围粘膜相同,直径仅有几毫米,一般无症状,多并发腺瘤。 ⑤综合症类:该类病在肠胃内有息肉,在胃肠道外有特殊表现。
4、错构瘤:这类肿瘤是正常组织的异常混合,一种或数种组织过度生长的肿瘤。包括:幼年息肉、幼年息肉病、黑斑息肉和黑斑息肉综合征。息肉一般不会恶变,但息肉病则多会恶变。[page]
直肠息肉常见病因有哪些?
直肠息肉病因1、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细菌与胆酸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0%是形成结、直肠息肉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较低。高脂肪膳食能增加结、直肠中的胆酸。
直肠息肉的直接病因介绍
直肠息肉病因2、机械损伤和大便刺激
大便中粗渣和异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肠黏膜损伤或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使得处于平衡状态的肠黏膜受到破坏,或者是细胞的产生增加,或者是肠黏膜上皮凋亡减慢,或两者兼而有之,最终可形成肠息肉状突起。
直肠息肉病因3、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表明,腺瘤性息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例如,肠腺瘤性息肉基因(APC)是一种抑癌基因,基因突变会引起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变和结肠、直肠癌变。
>>>>推荐阅读:讲解手术治疗直肠息肉的方法
直肠息肉病因4、炎性刺激
直肠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因为直肠长期炎症,溃疡面的中央还存有水肿充血的黏膜区,周围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逐渐收缩,使残留的黏膜突起,表面呈息肉状;或溃疡而肉芽组织增生凸起,而后邻近黏膜生长,将其覆盖形成息肉,这种病理变化多见于炎性息肉。
直肠息肉的危害极大,它很多大肠癌的不容忽视直接病因,不及时治疗的话就会发生癌变倾向,通过对直肠息肉的基本了解,我详细大家从今往后会开始重视直肠息肉的危害。
2013-07-24 17: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