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盘点习惯性流产的治疗方法

      习惯性流产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一定影响,那么如何治疗习惯性流产呢?都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呢?下面一一为您分享。

      中医分型治疗

      (1)肾气不足

      治法:补肾安胎。

      处方:菟丝子、桑寄生各15克,续断、阿胶(烊冲)、杜仲、狗脊、艾叶各10克。

      加减:肾阳虚加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肾阴虚加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桑椹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选用补肾安胎饮或加味寿胎丸。


    中医治习惯性流产

      (2)血热伤胎

      治法:清热养阴,凉血安胎。

      处方:生地24克,白芍、白术、山药、续断、黄芩各12克,黄柏、甘草各6克,三七粉(冲)3克。

      加减:口干甚加石斛。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选用保阴煎或凉胎饮加减。推荐阅读:习惯性流产症状和治疗

      (3)气血虚弱

      治法:益气养血,固冲安胎。

      处方:党参15克,黄芪20克,白术、续断、当归身各12克,茯苓、白芍、熟地各10克,川芎、炙甘草各6克。

      加减:虚而兼寒者加炮姜;虚而兼热者加黄芩;小腹坠胀明显者加升麻、柴胡;呕吐者加砂仁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选用泰山磐石散或保胎汤加减:

      (4)跌仆损伤

      治法:固肾止血安胎。

      处方:菟丝子、杜仲各30克,海螵蛸、川断、案寄生各12克,茜草、补骨脂、女贞子、旱莲草、棕榈炭各10克。

      加减:出血量多加地榆炭、仙鹤草、艾叶炭。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选用固肾止血汤。

       由于本病多属肾气不足,冲任不固所致,因此在治疗上,对已有流产史的育龄妇女宜在未孕之前先行补肾健脾、益气养血进行调治,孕后再加强保胎治疗,其保胎方法除上述分型治疗外,还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辨证施治,不必过于拘泥。再则在本病防治过程中夫妇双方还须积极配合,勿急于求子,应坚持避孕1~2年,恢复元气后再孕为宜。[page]

      习惯性流产的其他疗法

      (1)单方验方

      ①陈艾煮鸡蛋

      组成:陈艾叶30克,鸡蛋2个。

      用法:陈艾叶煎汤去渣,剩汤煮荷包鸡蛋,鸡蛋煮熟后连蛋带汤1次服,每月连服7剂。流产前开始服,轻者连续服2~3个月;重者连续服3~5个月。

      疗效:共治疗31例,均取得较好疗效。

      ②凤凰衣粉剂

      组成:凤凰衣适量(系雏鸡孵化出壳后的卵壳内膜)

      用法:将凤凰衣置于瓦上,文火焙黄,按前次流产月份,提前连服5天,每日2次,每次10克,米汤冲服(多服无妨)。

      疗效:共治疗20例,疗效均满意。

      (2)食疗

      ①玉米嫩衣煎

      用法:孕后每天以1个玉米嫩衣煎汤代饮,到前次流产月份时,加倍用量,一直服至足月分娩。

      ②母鸡汤糯米粥

      用法:母鸡1只,宰后洗净,连内脏一起人药,加乌贼鱼干(带骨大的)1条,适当加水炖烂,取浓汁,加糙糯米90~150克,煮米熟为度,加盐适量调味即可服。鸡肉、乌贼鱼随意吃。受孕后每月1剂,过流产期停服。

      (3)针灸 体针

      取穴:主穴:分9组。①太冲、曲泉;②阳陵泉、带脉;③神门、少海;④阳池、支沟;⑤阴陵泉、地机;⑥足三里、天枢;⑦尺泽、太渊;⑧曲池、臂懦;⑨太溪、石关。

      操作:上述9组穴位,指妊娠或流产好发的不同月份选用不同组的穴位,如妊娠或流产好发于1月,取第1组,好发于2月,取第2组,依次类推。在防治时,具体取法为:预防性针灸,

      据其流产好发的月份选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三个疗程。治疗性针灸,在妊娠出现流产的先兆症状时,选与妊娠月份相应组的经穴针刺,隔日1次,不计疗程,当症状缓解后停止治疗,继续观察。均用补法,留针30分钟。

      疗效:共治疗558例,有效率为86%~93.4%之间。

      推荐阅读

      全面分析习惯性流产的原因

    2013-07-24 13:5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