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实例解析近视眼的诊断检查方法

      病例:患者男,15岁,初中生。因感觉看书时,有字重影、浮动不稳现象及伴有眼胀及头痛不适,且最近注意力不易集中,来诊。

      检查:视力:右:0.9.左:0.8.双眼结膜轻度出血,角膜清,晶体、眼底及眼位正常。鼻窦X线片正常。

      初步诊断:近视眼前驱症候群。

      诊断依据:青少年在发生近视前,往往有先兆症状,开始并不足表现为视力下降,因青少年的眼睛似乎不易疲劳,即使视力有一定的下降也往往不易发觉。

      专家指出,当使用视力表检查发现视力不良时,就要赶快到眼科去进一步检查,在眼科医师那边,除了用计算机自动验光仪外,还会用检影镜来协助判断及配合用睫状肌松弛剂点眼来做比较精密的点药验光,以求把假性近视的成分压到最低,同时会用各种先进的仪器来确定是否眼睛还有其它问题。

      近视眼的特点:只能看近不能看远。在不用调节的情况下,远处来的平行光线经瞳孔进入眼内,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这种屈光不正就是近视。患有近视眼应进行诊断,其诊断方法有:视力诊断、屈光诊断和眼底诊断。

      近视眼诊断的重点:

      区分近视与近视眼的不同含义。近视是视力概念,近视眼是屈光概念,两者不可混淆。前者为远视力低常,近视力正常的一种近视现象,后者为一类近视性屈光不正。近视眼表现有近视,但有近视者不一定都是近视眼。

      严格说来,近视眼均应以眼的屈光学诊断(静态屈光度)为准。

      目前,诊断依据可小结为:

      视力诊断:即凡近视力≥1.0、远视力<1.0者均属近视(使用的视力表不同,而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如为标准对数视力表,则低常远视力的记录应为<5.0)。年龄男性<0岁、女性<45岁者,近视力正常应为1.5,标难检查距离均为25cm。

      屈光诊断:即于睫状肌麻痹下视网膜检影呈现近视屈光(≥-0.25D)者。理论上的诊断标准应为:远视力<1.0、眼球轴长>24mm,调节麻痹下视网膜捡影为近视屈光(最低屈光度至少为≥-0.125D)者。但是,就目前条件与水平来说,如此准确与明确尚难以做到。

      眼底诊断: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近视眼,都应检查眼底,可初步估计近视眼的轻重及真假近视眼。一般有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改变,可诊断为真性近视眼,其屈光度在-300D左右或更高。有的伴着黄斑变性和出血等,如果眼底正常,可能是轻度近视或假性近视眼。有经验的眼科医师,可根据眼底镜上的屈光度估计大概的屈光状态。

      专家指出,目前学生近视已是普遍现象,更应该从预防做起。近视的预防并不容易,平时应注意均衡的营养、适度的运动及休息,防止眼睛疲劳,关键还是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才能更好的预防近视。

    2013-07-23 16: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