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血液传播。
(1)经输血和使用血制品传播。我国90%的丙肝患者是由于输血或输血制品造成感染,但目前无偿献血代替**献血,加之自1992年对献血员筛选后,丙肝传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以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除HCV-RNA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
(2)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静脉注射违禁物、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窥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暴露的重要途径。公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等也是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第二,性行为传播。与丙肝病毒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丙肝病毒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者,感染丙肝病毒的危险性更高。
第三,母婴传播。丙肝病毒可以通过胎盘母婴血液交换、分娩过程、亲密接触等方式入侵婴儿,但一般不会通过哺乳进行传播。
第四,器官移植。肝、肾等脏器移植患者中发生丙型肝炎和死于丙型肝炎者均较高。
一般的日常接触,如接吻、拥抱、喷嚏、咳嗽、交谈、共用办公用品等,以及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丙肝也不经过空气传染。
2012-11-15 1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