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而言,异位性皮炎的皮肤就是保护缺陷的皮肤,不管过冷、过热、或是灰尘、动物皮毛(包括毛衣),都会导致皮肤的发炎。
异位性湿疹的处理,目前是以类固醇为主要方式,多数患者可以在安全有效照顾下,以外用类固醇控制,少数严重的患者,则可能需要用到口服或针剂的类固醇,另外,以人造紫外线照射,也是一种有效方式,更严重的情形,则可能会用到口服免疫遏制剂,如:环孢霉素。
对于异位性皮炎患者,其实止痒的重要性更不容忽视,甚至有学者认为如果不搔抓,是不会产生异位性皮炎的病灶。这样的看法,忽略了异位性患者本身的内在发炎体质,将疾病归于患者本身的习惯不良,是有些极端;然而搔抓,的确是异位性皮炎恶化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抗组织胺的使用是处理上之必要方式,且往往愈有嗜睡副作用的抗组织胺,效果愈明显,不过近来也上市了一些本身具消炎功能的抗组织胺,除了较不嗜睡外,也被发现能够延缓,或减少小儿异位性皮炎,日后并发气喘的机会。
除了口服的抗组织胺外,一些外用的止痒药物,如:薄荷油、樟脑、痱子膏也可派上用场。
除药物治疗外,皮肤的保湿也是不可或缺的。正确的油质类保湿剂使用,是在沐浴后,当皮肤仍微有水气时,立即涂抹,以迅速达到保湿的目的,有时可在沐浴用水中,加入些许浴沐油,以增加滋润。
单纯的泡澡并不被鼓励,但如果在浸泡时添加浴油、燕麦粉,且起身时,立即做好保湿处理,则对异位性皮炎往往有帮助,至于在清洁用品的选择上,则要考虑皂性较低的清洁剂,以避免过度清洁,反而破坏皮肤。
2013-07-22 16:5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