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分析不同小儿猩红热的症状

      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潜伏期1~7天,一般为2~5天,临床表现差别较大:

      普通型

      在流行期间大多数患者属于此型。临床主要表现为:

      ①发热:多为持续性,体温可达39℃左右,可伴有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

      ②咽峡炎:表现为咽痛、吞咽痛,局部充血并可有脓性渗出液,颌下及颈淋巴结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


    小儿猩红热的症状

      ③皮疹:皮疹是猩红热最显著的症状。典型皮疹为均匀分布的弥漫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皮疹一般于48小时达高峰,然后按出疹先后开始消退,2~3天内退尽。疹退后开始出现皮肤脱屑。近年来,由于患者很早使用抗菌素,干扰了疾病的自然发展,出现症状轻者多见,常仅有低热、轻度咽痛等症状,皮疹、脱屑等症状较轻,但仍可引起变态反应性并发症,损害心脏、肾及关节。

      皮疹特征:

      Ⅰ 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发疹;

      Ⅱ 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及全身;

      Ⅲ.病程初期舌覆白苔,红肿的乳头突出于白苔之外,称为“草莓舌”,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仍凸起,又称为“杨梅舌”。

      Ⅳ“口周苍白圈”如颜面部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显得 发白,称为“口周苍白圈”。

      Ⅴ“帕氏线”(在皮肤皱褶,皮疹密集或由于摩擦出血称紫色线状,称为“线状疹”或帕氏线)

      脓毒型

      以咽峡炎表现为主,咽部红肿,渗出脓液,甚至发生溃疡,细菌扩散到附近组织,形成化脓性中耳炎、鼻旁窦炎、乳突炎、颈部淋巴结明显肿大,还可引起败血症。此型已少见。

      中毒型

      临床表现主要为毒血症。高热、剧吐、头痛、甚至神志不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及感染性休克。咽峡炎不重但皮疹很明显。此型病死率高,目前亦很少见。

      外科型

      病原菌由创口或产道侵入,局部先出现皮疹,由此延及全身,但无咽炎、全身症状大多较轻,此型预后较好。

    2013-07-22 15:15:10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