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专家实例分析霍乱患者的护理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烈性肠道传染病,属国际检疫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重点防控的甲类传染病之一,夏秋季流行,以7~10月为高峰。在历史上曾引起7次大流行。我国自1961年开始也出现霍乱流行,1992年出现新的霍乱的暴发流行。其病理变化系由霍乱弧菌产生的肠毒素引起,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剧烈的腹泻、呕吐以及由此引起的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周围循环衰竭。2009年8月我院收治2例霍乱患者,病情凶险,严格执行传染病区管理,对其采取住院隔离治疗,及时上报主管部门监控传染源。严格的消毒隔离及细致耐心的护理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现将消毒隔离方法及护理体会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例:男,60岁;1例:女,58岁,均为渔民,大便弧菌培养均为霍乱弧菌O139型。

      1.2 流行因素

      患者均直接或间接饮、食用霍乱弧菌污染的饲养甲鱼的生河水。

      1.3 临床表现

      均有频繁剧烈腹泻,初为黄色稀水便、后为米泔样便伴呕吐,脱水程度:重度、呈“霍乱面容”。

      1.4 治疗

      治疗原则是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时补充液体是治疗的关键环节,均予股静脉置管在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的同时快速补液。

      2 结 果

      2例病例分别住院5d、6d治愈出院。患者用物及排泄物消毒严格,医院污水排放符合安全排放标准,无院内感染病例。

      3 护 理

      3.1 消毒隔离

      2例患者均住在隔离病房,禁止外出和探视,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传染病房及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和管理措施。 2例患者带菌的粪便极易污染水源和周围环境,引起广泛传播,因此加强患者粪便及排泄物管理是切断传播的重要途径。其粪便及排泄物均置放于有效氯浓度为 2000ppm的“84”消毒液中搅匀置放6h以上倾倒入专用厕所,盛放排泄物的容器以有效氯浓度为2000 ppm“84”消毒液浸泡1h后再次使用,同时加强空气、物体表面、地面消毒,病房装有防蝇纱门纱窗。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医疗废弃物每次运出前均用 “84”消毐液喷洒后扎紧套双层黄袋,贴上标签密闭运送, 严格交接,由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统一处理,防止外流。医院污水每天检测余氯浓度在4 mg/L以上,并进行致病菌检测,符合要求方可排放。医务人员加强自身防护,接触排泄物戴手套,脱去手套以诗乐氏3 ml搓擦3 min后流动水冲洗。

    2013-07-22 11:20:24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