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系由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火丹"。
临床表现
发病前有全身不适、寒战、恶心等症状,继而局部出现边界的水肿性鲜红斑,迅速向四周扩大,皮损表面可出现水疱,自觉灼热疼痛,可伴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多见于颜面及小腿部,面部损害发病前常存鼻前庭炎或外耳道炎,小腿损害常与脚癣有关。并常有复发倾向,复发时症状往往较轻。婴儿多见于腹部,脐部感染有关。愈后遗留有色素沉着。
本病潜伏期最短者8小时,超过一周者罕见,平均2天。按临床症状可分三型:
(1)限局型
为本病在临床上最多见的一型,在病菌侵入部位发生疼痛。继之患部皮肤肿胀,出现境界清楚的紫红斑,红斑逐渐向周围扩展,中央部分消退,边缘微隆起而成环状,有时可有水疱形成。病损范围直径一般不超过10cm,多发生于手及腕部,局部有灼热感或瘙痒。若手指被侵犯,则指关节疼痛,活动困难。少数患者伴发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病损不化脓,消退后也不脱屑,可遗留色素沉着斑。病人一般不发热,多无全身症状。如不治疗,一般在2~4周内可自然痊愈。除少数患者遗留指关节畸形外,一般无后遗症发生。有些病例病损呈游走性,旧病损附近不断出现新的紫红斑,红斑此起彼伏,皮损可蔓延至整个手部,可使病程拖延数月之久。
(2)弥漫型
少见。皮损形态与限局型相同,但呈弥漫性或全身性分布。也有呈环状、地图状或奇异形状。常伴有发热及关节症状。血培养阴性。
(3)败血症型
罕见。病人一般没有典型皮损,但可发生广泛性红斑和紫癜。全身症状重笃,往往伴有关节痛及心、肾等多种内脏损害。血培养阳性。死亡率高。
2013-07-20 1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