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
丹毒的病因
丹毒的病原菌为A族B型镕血性链球菌,偶有C型或c型链球菌所致。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抠鼻、掏耳、足解等因素常成为丹毒的诱因,病原茵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其他如营养不良、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及肾性水肿等皆可为本病的促发因素。
丹毒的预防
对于反复发作的病例应注意寻找附近有无慢性病灶,去除病因;勿抠鼻子,勿用锐器掏耳朵;积极治疗足癣,甲沟炎、湿疹及鼻窦炎等疾病;如有皮肤破损,应及时处理,防止感染。卧床休息.多饮开水,忌食辛辣及鱼腥发物,避免过度劳累,提高机休抵抗力。
同时,人们在接触家禽、家畜,尤其是水产品时,如不慎刺伤了手指,为防止发生类丹毒,应及时做一些必要的医疗处理。
首先,要挤压伤口周围的皮肤,将受到污染的血液挤出来。用酒精棉球擦拭患处后,再涂上碘酒。
此后,一旦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症状,应立即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就诊。
目前,临床上治疗类丹毒,通常是优选青霉素。如果患者的青霉素皮试呈阳性,则可改用红霉素、克林霉素或氧氟沙星等抗菌素。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口服、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滴注等恰当的途径给药。
2013-07-20 14: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