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牙齿矫治有什么误区

      误区一:牙齿不齐矫治会造成牙齿松动

      牙齿矫治是通过轻力诱导牙齿移动,是一种缓慢的生物性改建过程,被移动的牙齿一侧牙槽骨吸收,另一侧牙槽骨新生重建,最终使矫治后的牙齿重新定位长稳。使牙齿治常生长发育,发挥治常的口腔咀嚼功能,使食物得到充分的咀嚼,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牙齿排列整齐,易保持口腔清洁,减少口腔的创伤,保证牙周组织健康发育。牙齿矫治疗程因牙列不齐的严重程度不同和患者的配合情况而有差异,一般为1.5——2.5年。

      患者戴上矫治装置后最初口腔内会有轻度不适和个别牙齿的轻微酸胀,经过一周上述症状会逐步消失,并很快适应。在整个矫治过程中,牙齿会有轻度的松动,这是暂时现象,也是治常现象,一旦矫治结束经过固定阶段,牙齿就不再松动。

      另外,矫治过程中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遵循医嘱、准时复诊,避免进食过硬的食物以免损坏矫治器,保持口腔清洁,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矫治效果。

      误区二:对牙列不齐进行矫治主要为了容貌美观

      从生理角度讲,牙列不齐会影响口腔的清洁,因而好发龋齿、牙龈炎及牙周炎等口腔疾患。

      国内外的研究揭示,口腔疾病的致病菌与心内膜炎、细菌感染、肾炎、关节炎及胃炎相关;牙龈炎孕妇的早产比例较一般孕妇高。

      牙齿是传达脑刺激的内脏器官,牙齿脱落不仅影响消化吸收,由于对脑部的刺激明显减少,进而影响脑细胞活力,导致记忆力减退,使老年痴呆症发病率升高。从心理角度看,牙列不齐严重影响容貌美观,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因此,牙列不齐矫治不仅是为了容貌美观。

      误区三:牙列不齐矫治的时间只能在11—13岁之间

      临床上选择牙列不齐矫治的最佳时机是以乳牙替换结束,恒牙萌出初期为标志,一般是在11——13岁之间为最佳矫治时机。

      因为此时口腔内恒牙大多已萌出,牙弓发育已基本完成,因此牙列不齐的发展也已基本定型;同时,这个年龄阶段孩子颌面部发育仍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期,而牙齿矫治尚需要利用颌面部的生长发育潜力,从而使牙齿移动及牙槽骨改建的

      效率达到最佳水平;还有,此时孩子心理发育日趋成熟,并开始注重自己的面部美观,在一定程度上尚具备主动要求进行牙齿矫治的动机。

      不过有些牙列不齐矫治应在牙齿替换阶段,恒牙列未形成之前进行矫治,以免影响面型的发育,如口腔不良习惯所造成的牙列不齐、前牙反□、严重的上颌前突以及牙弓内的多生牙等。

    2013-07-18 14:31:28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