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支气管炎的症状及药物治疗

      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引起支气管炎的原因很多,包括气候、居住坏境、个人体质等因素。发现支气管炎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会威胁到生命健康,所以我们要及时了解引起支气管炎的原因,做好支气管炎的日常预防。下面就是关于支气管炎的相关常识介绍。

      引起支气管炎的原因

      1、气候:气温越低,慢支的患病率也越高。每年10月后到次年3月气温最低,患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可能也越大。此外,日夜温度差别越大,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也越高,譬如在山区,日夜温差大,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也比平原地区高,这就是慢性支气管炎的诱因。

      2、年龄:随着年龄增长,与致病因子(如吸烟、微生物感染和空气污染物)的接触时间也越长;年龄越大,肺功能越日益减退,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等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也逐渐减弱,全身对微生物的免疫力也日渐降低。

      3、居住环境:住房拥挤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诱因,冬天取暖条件差,开窗通风少的居民,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可能较高。因为如果同一房间内的一个人患了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周围的人很容易就会被传染。

      4、体质:慢性支气管炎的诱因还有营养条件差,蛋白质(肉、蛋、鱼、豆制品)摄入不足,使血液中的蛋白质(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含量低,结果造成抵抗微生物的抗体形成少,对微生物的抵抗能力低。也就是说免疫力会降低,容易得慢性支气管炎。


    引起支气管炎的原因

      5、吸烟:吸烟为本病发病的主要因素,香烟中含焦油、尼古丁和氰氢酸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导致气道净化功能下降。并能刺激黏膜下感受器,使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导致气道阻力增加,以及腺体分泌增多,杯状细胞增生,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积聚,容易诱发感染。此外,香烟烟雾还可使毒性氧自由基产生增多,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抑制抗蛋白酶系统,破坏肺弹力纤维,诱发肺气肿的发生。研究表明,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较不吸烟者高2~8倍,烟龄越长,烟量越大,患病率亦越高。

      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

      1、咳嗽 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是本病的突出表现。轻者仅在冬春季节发病,尤以清晨起床前后最明显,白天咳嗽较少。夏秋季节,咳嗽减轻或消失。重症患者则四季均咳,冬春加剧,日夜咳嗽,早晚尤为剧烈。>>>盘点患有支气管炎的名人

      2、咳痰 一般痰呈白色粘液泡沫状,晨起较多,常因粘稠而不易咯出。在感染或受寒后症状迅速加剧,痰量增多,粘度增加,或呈黄色脓性痰或伴有喘息。偶因剧咳而痰中带血。

      3、气喘 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由于细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痰液阻塞及支气管管腔狭窄,可以产生气喘(喘息)症状。病人咽喉部在呼吸时发生喘鸣声,肺部听诊时有哮鸣音。这种以喘息为突出表现的类型,临床上称之为喘息性支气管炎;但其发作状况又不像典型的支气管哮喘。

      4、反复感染 寒冷季节或气温骤变时,容易发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此时病人气喘加重,痰量明显增多且呈脓性,伴有全身乏力,畏寒、发热等。肺部出现湿性音,查血白细胞计数增加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尤其易使老年病人的病情恶化,必须予以充分重视。[page]

      预防支气管炎的方法

      1、坚持锻炼:可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医疗保健操、太极拳、五禽戏等项目,坚持锻炼,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活动量以无明显气急、心跳加速及过分疲劳为度。

      2、预防感冒:避免感冒,能有效地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或急性发作。

      3、适当休息:发热、咳喘时必须卧床休息,否则会加重心脏负担,使病情加重;发热渐退、咳喘减轻时可下床轻微活动。平时应参加适当活动或劳动。

      4、饮食调摄:饮食宜清淡,忌辛辣荤腥。应戒烟多茶,因为吸烟会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反射性支气管痉挛,排痰困难,有利于病毒、细菌的生长繁殖,使慢性支气管炎进一步恶化。茶叶中含有茶碱,能兴奋交感神经,使支气管扩张而减轻咳喘症状。

      5、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加肺活量,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预防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的发生。具体方法:吸气时尽量使腹部隆起,呼气时尽力呼出使腹部凹下。

      6、避毒消敏:有害气体和毒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粉尘等会使病情加重,家庭中的煤炉散发的煤气能诱发咳喘,厨房居室应注意通风或装置脱排油烟机,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寄生虫、花粉、真菌等能引起支气管的特异性过敏反应,应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污物,消灭过敏原。


    支气管炎的药物治疗

      支气管炎的药物治疗

      (1)青霉素族与链霉素合用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的常用药。

      (2)红霉素与氯霉素,对流感嗜血杆菌与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

      (3)严重感染时选用氨苄青霉素2~4g/日、头孢氨苄2~4g/日、头孢拉定1~2g/日分4次口服。用药三日后,病情无改善,可根据痰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

      (4)反复感染患者,可采用预防性用药,复方sMZ(剂量为治疗量一半)持续用药,预防性治疗可减轻发作和缩短疗程。

      (5)法痰镇咳药物:合理使用镇咳祛痰药物是本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一般咳嗽药水如氯化铵、棕色合剂,鲜淡竹沥每次10~20ml,每日2~3次。此外,止咳可用咳必清25mg;咳美芬10mg一日3次。

      (6)解痉平喘药物:喘息型支气管炎常选用解痉平喘药物,如氨茶碱0.1g,每日3次;喘定;舒喘灵2~4mg,均每日3次。慢性支气管炎,阵发性咳嗽伴有不同程度支气管痉挛时,应采用支气管舒张剂改善症状;有利于痰液的清除,如舒喘灵、氯喘、克仑特罗、美喘清等。[page]

      支气管炎的治疗偏方

      方1 〔组成〕杜鹃500g,兜铃60g,麻黄60g,天南星60g。〔用法〕将上述四药混合,加清水3000ml,煮沸1 小时,去渣,再将渣加水3000ml,煮沸40 分钟,去渣,将两次药液混匀,加糖或蜂蜜至不苦即可。日服3 次,每次15ml。〔附注〕此方用于支气管炎。

      方2 〔组成〕羊耳菊(菊科)全草500g(鲜品尤佳)。〔用法〕将上药切碎,加水2000ml、煎至1000ml,过滤浓缩至500ml,加适量甜味剂矫味和苯甲酸3g 防腐,装瓶备用。每天服2 次,每次10ml,10 天为1 疗程,共服3 个疗程。〔附注〕此方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方3 〔组成〕鲜龙葵30g,桔梗9g,甘草3g。〔用法〕加水煎,每日1 剂,分2 次服。或用浸膏压片,每剂压12 片,每次服4 片,每日3 次。10 天为1 疗程。〔附注〕此方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方4 〔组成〕鲜大飞扬草120g,桔梗9g。〔用法〕将上药洗净、切碎,加水没药面,煮沸2 小时,滤出药液,如 法再煮一次,将两次药液混合,过滤,浓缩至60ml,加适量的红糖和防腐剂即成。每次服20ml,每天3 次,10 天为1 疗程,连服2 个疗程。〔附注〕此方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方5 〔组成〕鲜枇杷叶50g,佛耳草20g,蔊菜20g,橘皮6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急性支气管炎。

      方6 〔组成〕小叶买麻藤30g,盐肤木30g,胡颓子叶15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推荐阅读:支气管炎的药膳和预防

      方7 〔组成〕毛果杜鹃根30g,盐肤木30g。〔用法〕水煎服。也可加黄花远志18g。〔附注〕此方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方8 〔组成〕野百合60g,糖适量。〔用法〕野百合加水煎至400ml,加糖调匀,每日1 剂,分3~4 次服,7 天为1 疗程。〔附注〕此方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方9 〔组成〕隔山香根30g,梵天花根3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方10 〔组成〕榕叶45g,陈皮6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方11 〔组成〕截叶铁扫帚30g,鱼腥草30g,一枝黄花6g,兖州卷柏6g,桑 白皮9g,猪肺适量。〔用法〕几味药与猪肺合炖服。〔附注〕此方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方12 〔组成〕翠云草12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方13 〔组成〕蕺菜9g,厚朴9g,连翘9g,桑枝30g。〔用法〕前3 味研末,以桑枝煎汤冲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感冒。

      方14 〔组成〕松萝30g。〔用法〕水煎至200ml,每日2 次分服。〔附注〕此方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方15 〔组成〕商陆4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方16 〔组成〕青鱼胆草15g,兔耳风15g。〔用法〕水煎,分3 次1 日服。〔附注〕此方用于急性支气管炎。

      温馨提示:支气管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危害很大。慢支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粘液分泌增多。临床出现有连续两年以上,每持续3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慢性支气管炎不仅是疾病本身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那么简单,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明显的控制,几年以后,就会出现系列并发症,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并发症占据上风,将威胁人体健康甚至生命。我们要做到合理预防,至少要做到:戒烟(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注意保暖、加强锻炼、预防感冒,做好环境保护,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等。

    2013-07-17 14:10:24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