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胃癌的中医辨证分类及用药方案

      一种常见疾病叫做胃癌,现在西医方面可以通过手术等方法治疗胃癌,那么中医方面如何辨证治疗胃癌的呢?下面文章将会介绍。

      本病病位在胃,病机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发病以脾、胃、肾虚为本,以气滞、痰凝、食滞、血瘀、邪毒火郁为标。初期常为邪实入侵,气郁、痰阻、血瘀等标实之证渐次发生,兼杂互见,实证居多;后期气滞阻络,痰瘀互结,日渐成积,或邪毒结聚化热,灼伤胃阴,或阴伤及阳,气血伤耗,津液枯槁,以虚实夹杂证或虚证为主。

      胃癌的中医辨证分类

      (1)气血两亏证: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虚烦不寐;自汗盗汗,甚则阴阳两虚;舌淡少苔,脉沉细无力。

      (2)胃热伤阴证:胃内灼热,口干欲食,胃脘嘈杂,食后隐痛;五心烦热,大便干燥;舌红少苔,或苔黄少津,脉滑细数。


    中医药治疗胃癌
    推荐阅读:专家谈胃癌

      (3)肝胃不和证:胃脘胀满,时时作痛,串及两肋,口苦心烦;嗳气陈腐,饮食少进或呕吐反胃;舌苔薄黄或薄白,脉细。

      (4)痰湿凝结证:胸闷膈满,面黄虚肿,呕吐痰涎;腹胀便溏,痰核累累;舌淡滑,苔滑腻,脉细滑。

      (5)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约胀痛,喜按喜温,或暮食朝吐,朝食暮吐,或食入经久仍复吐,时呕清水;面色胱白,肢凉神疲,或便溏浮肿;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润,脉沉缓或沉细。

      (6)瘀毒内阻证:胃脘刺痛,灼热灼痛,食后痛剧,口干思饮,腕胀拒按,心下触及痞块;或有呕血、便血,肌肤枯燥甲错;舌唇紫暗或见瘀点,脉沉弦、细涩或弦数。

      胃癌的辨证论治

      (1)气血双亏证

      治法:补气养血,健脾益肾。

      方药:八珍汤合左归饮。党参15g 白术15g 茯苓15g 灸甘草6g 白芍15g 当归12g 熟地黄15g 川穹12g 山药30g 枸杞子15g 山茱萸10g

      加减:各证型在辩证施治时,可酌加具有抗癌解毒作用的中草药,如藤梨根、虎杖根、水杨梅根、肿节风、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龙葵、土茯苓、山豆根、红藤等。[page]

      (2)胃热伤阴证

      治法:清胃滋阴。

      方药:益胃汤。沙参15g 麦冬15g 生地黄15g 玉竹15g 冰糖12g

      加减:若热胜津伤,可加丹皮、黄连、山栀、天花粉;兼气滞,可加郁金、枳实;兼肝胃不和,加川楝子、柴胡、白芍、郁金、枳壳。

      (3)肝胃不和证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旋覆代赭汤柴胡10g 白芍12g 川穹10g 枳壳10g 香附10g 陈皮10g 旋覆花10g 制半夏10g 代赭石10g 人参10g 生姜10g 大枣3g 甘草6g

      加减:若兼痰瘀互结,加浙贝、三七、桃仁;兼痰食互结,加浙贝、神曲、鸡肉金、莱菔子;兼脾胃气虚,加太子参、黄芩、白术、山药。

      (4)痰湿凝结证

      治法:化痰散结,湿化中焦。

      方药:开郁二陈汤。法半夏10g 陈皮10g 茯苓15g 枳壳10g 郁金10g 浙贝12g 全瓜蒌15g 川朴10g 莱菔子15g 竹茹12g 白豆蔻6g

      加减:若兼痰结毒滞,加蚤休、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痰气互结,加柴胡、香附。

      (5)脾胃虚寒证

      治法:温和散寒,健脾调胃。

      方药:黄芪建中汤桂枝6g 芍药15g 黄芩15g 生姜3g 大枣5g 灸甘草10g 饴糖15g

      加减:如阳虚阴寒甚,可加制附子、肉桂以温和散寒;水湿重,则加茯苓、白术以健脾化湿;兼血瘀气滞,加丹参、三七、蜣螂、桃仁、苏木,郁金。

      (6)瘀毒内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化痰软坚。

      方药:膈下逐瘀汤。五灵脂10g 川穹10g 丹皮10g 当归10g 赤芍10g 乌药10g 延胡索12g 桃仁12g 红花6g 香附10g 枳壳10g 甘草6g

      加减:如痰瘀较著,加蜣螂、法夏、浙贝母、三七;兼肝郁,加柴胡、郁金;痰瘀化热,加黄连、山栀、法夏、浙贝、全瓜蒌;血络损甚而大量出血,宜去桃仁、红花、赤芍,加用蒲黄、地榆、槐花、仙鹤草、三七粉、生大黄等。

      推荐阅读

      胃癌的传统治疗和食疗偏方

    2013-07-15 16: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