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小儿脑瘫的类型和各时期诊断

      小儿脑瘫是生后一个月以内,因某种因素损害了未成熟脑组织,造成运动障碍的器质性疾病。那么小儿脑瘫有哪些类型,各时期如何根据症状诊断小儿脑瘫。

      小儿脑瘫类型

      1.痉挛型:

      此型在脑瘫患者中最为常见,约占65%。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四肢肌肉明显僵硬,即肌张力增高。下肢可以呈交叉状态,走路时成为剪刀样步态。双足明显下垂,犹如芭蕾舞演员的尖足。这些现象在睡眠时可以消失。正常现象是当我们在动作时,会有二群肌肉在互相拮抗着,一群肌肉收缩,另一群肌肉则放松,如此才能产生完美动作,若相互拮抗的二组肌肉群,同时收缩,则会使肌肉变得导演紧张,导致动作困难,僵硬。


    小儿脑瘫分类
    推荐阅读:小儿脑瘫的日常诊断

      2.徐动型:

      此型约占脑瘫患者的15-20%。以出现四肢、躯体的不自主运动为主要特点。即出现面部作怪样,颈部出现不能控制的扭转。四肢出现不能自己控制的活动,且这些活动不规律、不协调,越要主动控制这些运动,上述现象越加重。由于这些现象的出现,使患者不能稳定的坐、站及行走。此型的最大特征在于动作控制不良,常出现夸大的动作.尤其在作一个动作时,会伴随全身动作及脸部表情扭曲的现象,在徐动型脑瘫患者早期,肌肉张力无力或低张现象,随着年龄渐长,若没有适当的复健治疗,常转变为为混合型,多呈现如高张徐动型。

      3.共济失调型:

      主要表现为平衡功能障碍,即患者不能保持固定的姿势。站立时,必须不停的调整身体,以维持站立的姿势。行走时,两腿分开,双脚左右距离较宽,步态蹒跚,方向性差。以四肢肌肉无力、不能保持身体平衡、步态不稳、不能完成用手指指鼻等精细动作为特征。单纯性共济失调较少见。共济失调可与手足徐动联系在一起。[page]

      哪些症状意味小儿有脑瘫

      新生儿期: 小儿脑瘫在新生儿期一般没有明显表现,脑瘫疾病不容易被发现。

      1、如果请医生检查,会发现觅食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一些先天性反射减弱,或根本不出现。

      2、患儿对周围一切都没有兴趣,反应性很差,动作明显减少,就连吸吮能力都很差,经常出现呛奶。

      婴儿期:有出现智力发育落后等表现,具体的脑瘫症状表现还不明显。

      1、脑瘫患儿肌张力及姿势异常,如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竖立抱起时双腿伸直内收、两腿交叉呈剪刀状、上肢肘腕关节屈曲及手经常握拳而拇指内收。

      2、出现异常反射,即一些原始反射延迟消失,而正常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还可能出现一些病理反射。

      3、主动运动少,宝贝 5个月后,仍不能主动伸手抓取自己喜欢的东西,或总用一只手去抓取。

      幼儿期:孩子已具备许多行为能力,如有脑瘫症状很容易被发现。

      1、出现智力落后、语言发育落后或语言障碍,或有视力异常、听力减退等。

      2、出现认知和行为异常,表现为兴奋、多动或孤独、脆弱等。

      3、患儿肢体运动障碍,不会走路或走路姿势异常,如脚尖着地、剪刀步态、跛行、不能下蹲等。

      4、手的运动不灵活,不能用手取物或者总用一只手去拿东西。

      推荐阅读:

      不同时区造成小儿脑瘫原因

      小儿脑瘫日常生活问题和护理

      小儿脑瘫各时期的踏步训练

    2013-07-12 10: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