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是一种脊髓空穴样膨胀导致的疾病,临床多表现为阶段性、分离线感觉障碍、肌肉萎缩和营养障碍。多发于31~50岁,脊髓空洞对身体的危害及其之大,如果不及时治疗很有可能危及生命,那么下面就由小编我来为大家介绍下脊髓空洞的症状都有哪些。
脊髓空洞的症状:
1、感觉症状
根据空洞位于脊髓颈段及胸上段,偏于一侧或居于中央,出现单侧上肢与上胸节之节段性感觉障碍,常以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痛、温觉减退或消失,深感觉存在。该症状也可为两侧性。
脊髓空洞的症状
2、运动症状
颈、胸段空洞影响脊髓前角,出现一侧或两侧上肢弛缓性部分瘫痪症状。表现为肌无力及肌张力下降,尤以两手的鱼际肌、骨间肌萎缩最为明显,严重者呈现爪形手畸形。三叉神经下行根受影响时,多发生同侧面部感觉呈中枢型痛、温觉障碍,面部分离性感觉缺失形成所谓“洋葱样分布”,伴咀嚼肌力弱。若前庭小脑传导束受累,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及眼球震颤。而一侧或两侧下肢发生上运动元性部分瘫痪,肌张力亢进,腹壁反射消失及Babinski征阳性。晚期病例瘫痪多加重。
3、自主神经损害症状
空洞累及脊髓(颈8颈髓和胸1胸髓)侧角之交感神经脊髓中枢,出现Horner综合征。病变损害相应节段、肢体与躯干皮肤可有分泌异常,多汗或少汗症是分泌异常的惟一体征。少汗症可局限于身体的一侧,称之为“半侧少汗症”,而更多见于一侧的上半身,或一侧上肢或半侧脸面。通常角膜反射亦可减弱或消失,因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可导致双侧角膜穿孔。另一种奇异的泌汗现象是遇冷后排汗增多,伴有温度降低,指端、指甲角化过度,萎缩,失去光泽。由于痛、温觉消失,易发生烫伤与碰、创伤。晚期病人出现大小便障碍和反复性泌尿系感染。
推荐阅读:<<<细说脊髓空洞的饮食调养方法
[page]
和脊髓空洞症状相似的病症:
1.脊髓内肿瘤和脑干肿瘤
脊髓内肿瘤和脑干肿瘤脊髓髓外与髓内肿瘤都可以造成局限性肌萎缩以及节段性感觉障碍,在肿瘤病例中脊髓灰质内的星形细胞瘤或室管膜瘤分泌出蛋白性液体积聚在肿瘤上、下方使脊髓的直径加宽脊柱后柱侧突及神经系统症状可以类似脊髓空洞症尤其是位于下颈髓部位有时难以鉴别。但肿瘤病例病程进展较快,根痛常见,营养障碍少见。早期脑脊液中蛋白有所增高可以与本病相区别对疑难病例CTMRI可鉴别。好发于儿童和少年,多有明显的交叉性麻痹,病程短,发展快,晚期可有颅压增高现象。
和脊髓空洞相似的病症
2.颈椎骨关节病
颈椎骨关节病虽可有上肢的肌萎缩及节段性感觉障碍,但无浅感觉分离,根性疼痛多见,肌萎缩常较轻,一般无营养障碍,病变水平明显的节段性感觉障碍是少见的颈椎摄片、必要时做脊髓造影以及颈椎CT或MRI有助于证实诊断
3.颈肋
颈肋是可以造成手部小肌肉局限性萎缩以及感觉障碍伴有或不伴有锁骨下动脉受压的证据,而且由于在脊髓空洞症中常伴有颈肋,诊断上可以发生混淆。不过颈肋造成的感觉障碍通常局限于手及前臂的尺侧部位,触觉障碍较痛觉障碍更为严重上臂腱反射不受影响,而且没有长束征,当能做出鉴别颈椎摄片也有助于建立诊断。
4.梅毒
梅毒是可以在两方面疑似脊髓空洞症在少见的增殖性硬脊膜炎中,可以出现上肢感觉障碍萎缩以及无力和下肢锥体束征,但脊髓造影可以显示蛛网膜下腔阻塞而且病程进展也较脊髓空洞症更为迅速脊髓的梅毒瘤可以表现出髓内肿瘤的征象,不过病程的进展性破坏迅速而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小编建议:痛温感因脊髓丘脑纤维中断而丧失,而由于后柱早期不受累,轻触觉、震颤觉和位置觉相对保留,属本病特征,称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可有深部痛,累及肩臂。累及后索时,则出现相应深感觉障碍。
推荐阅读:<<<盘点脊髓空洞症的检查方法
2013-07-11 15: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