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黑色素瘤的早晚期症状表现

      对于健康,人们在面对大量信息来源的时候,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为有太多的信息了,这也会造成我们对黑色素瘤概念的模糊不清,有些人只知道是由于黑色素病变引起的疾病,对于该疾病所引起的症状却不是很了解,下面让我们的小编胃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黑色素瘤的症状知识吧。


      黑色素瘤的早晚期症状表现

      黑色素瘤的早期

      黑色素瘤的早期症状不是很容易被发现,一旦发现多数为晚期,晚期症状比较明显,黑色素瘤的主要症状就是表现在皮肤的黑色素变化上,黑色素异常分裂的时候就会出现明显的疾病症状,皮肤上面比较扁平的色素痣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的扩散,并且还会出行肿大的情况。这些症状的发展都是比较明显的,但是由于很多的患者对自己皮肤表面的症状不是非常的敏感,所以往往是疾病出现很大的变化之后才开始进行治疗的。

      >>>>相关阅读:黑色素瘤治疗费用

      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相当高的恶性肿瘤,又称恶性黑瘤,大多原发于皮肤,也可起源于眼、鼻腔等处,早期可发生转移,转移部位多见肺、脑。恶性黑色素瘤,几乎都是发生在口唇、手脚、生殖器、肛门、头颈部等易磨擦的部位。一旦诊断,应尽早作广泛肿瘤切除,并辅助免疫治疗等综合措施。初发病在皮肤上出现隆起豆大丘疹或结节,呈灰黑色或褐色。瘤体边缘不规则,色素不均匀,表面过度角化,毛发脱落,可溃破出血,痒痛。

      黑色素瘤的症状

      1、袭性皮肤恶性黑瘤

      (1表浅扩散型恶性黑瘤由 Paget样原位恶黑发展而来。此时在原有稍隆起的斑片基础上。出现局部浸润、结节、溃疡、出血如图2所示。该型黑瘤较雀斑型发展快,经过一段辐射生长期 后即转入垂直生长期。其5年存活率约70%。

      (2雀斑型黑瘤:由恶性雀斑样痣发生侵袭性生长而来,故常见于老年人,多发生于身体暴露部位,尤其是面部,约占头颈部黑瘤的50%。病变大体上呈圆 形,直径通常在3~6cm或更大,轮廓不规则,扁平状。颜色可由浅棕色至黑色,或黑色病变中夹杂有灰白色或淡蓝色区域。随着病程进展,病变中出现单个或多 个黑色结节如图1所示。该型黑瘤,初期呈辐射性生长,最终才进入垂直生长期,有些根本不进入垂直生长期。故较晚发生转移,转移多倾向于局部淋巴结。其5年 存活率可达80%~90%。

      2、原位性恶性黑瘤

      又称表皮内恶黑,指恶黑病变仅局限于表皮内,处于原位阶段。

      (1)肢端雀斑样原位黑素瘤:发病可能与外伤有关。其特点是发病于掌、跖、甲床和甲床周围无毛部位,特别好发于足跖。此瘤在原位生长时间较短,很快发生侵袭性生长。早期表现为深浅不一的色素沉着斑,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如病变位于爪甲和甲床,则表现为纵行色素带。

      (2)浅表扩散性原位恶黑:又称Paget样原位恶黑。以中老年患者为多,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多见于非暴露部位。损害较恶性雀斑样痣为小,直 径很少超过2.5cm,常误诊为痣细胞痣。通常皮损稍隆起,外形不规则或边缘呈锯齿状。有的部分呈弧形。其特点是色调多变而不一致,黄褐色、褐色、黑色, 同时混有灰白。如发生侵袭性生长时,其速度较恶性雀斑样痣迅速得多,往往在1~2年即出现浸润、结节、溃疡或出血。[page]

      (3)恶性雀斑样痣:又名Hutchinson雀斑,常发生于年龄较大者。几乎均见于暴露部位,尤以面部最常见,极少数也可发生于非暴露部位。 本病开始为一色素不均匀的斑点,一般不隆起,边缘不规则,逐渐向周围扩大,直径可达数厘米,往往一边扩大,而另一边自行消退。损害呈淡褐色、褐色,其中可 伴有暗褐色至黑色小斑点。据统计,一般恶性雀斑存在10~15年,而面积达4~6cm。以后才发生侵袭性生长,因此在很多病例,尤其是面部的损害发生侵袭 性生长者往往很慢,常常在发生侵袭性生长前,患者即因其他原因而死亡。


      黑色素瘤的早晚期症状表现

      3、特殊类型的黑瘤:

      1、毛痣中的恶性黑瘤:30%~40%的儿童黑瘤源于巨毛痣。表现为巨毛痣中出现结节和溃疡,并有颜色改变。因此,对先天性巨毛痣应密切观察或做预防性切除。

      2、维增生性黑瘤:好发于头颈部,呈结节状生长,约2/3病例无色素沉着。其特征是,少数黑瘤细胞位于大量的纤维组织之中,预后较差。

      3、发病灶不明的黑瘤:该型黑瘤找不到原发病灶,黑瘤仅在区域淋巴结或其他器官被发现。其预后与原发灶明确并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无显著差别。

      4、端雀斑样痣型黑瘤:发病可能与外伤有关。其特点是发病于掌、跖、甲床和甲床周围无毛部位,特别好发于足跖。临床上类似于雀斑样痣型黑瘤,但侵袭性更强。 以黑人和东方人较为常见。早期表现为深浅不一的色素沉着斑,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如病变位于爪甲和甲床,则表现为纵行色素带(图4)。

      5、色素性黑瘤:较为少见,在Giuliano等(1982)报道的2881例黑瘤中约占1.8%。病变通常呈结节状,缺乏色素,常被延误诊断,预后较差。

      >>>>推荐阅读:黑色素瘤治疗流程图

      6、性蓝痣:更为罕见。由蓝痣细胞恶变而成。常见于女性臀部。其明显的特征是,即使已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仍可生存多年。

      温馨提示:夏季饮食要多食用含镁元素的食物,如冬瓜、玉米、红薯、杏仁、麦类等食物。这些对于对于患者的康复保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013-07-08 10:59:31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