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发病快、病程短且危害大的血液疾病,患者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少、造血功能下降以及出血。那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急性再障(重型再障Ⅰ型)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重,常伴严重感染和/或内脏出血。

      2.血象:除Hb下降较快外,需具备以下之中2项(1)RC<1%,绝对值<15×109/L;(2)WBC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 ×109/L;(3)PLT <20×109/L。

      3.骨髓象(1)多部位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团增多,如增生活跃则有淋巴细胞增多;(2)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多。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

      慢性再障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发病缓慢,贫血、感染、出血均较轻。

      2.血象: Hb下降较慢,RC、WBC、中性粒细胞及PLT均较急性再障为高。

      3.骨髓象(1)三系或两系减少,至少1个部位增生不良,如增生良好,红系中常有晚幼红比例升高,巨核细胞明显减少;(2)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多。

      4.病程中如病情恶化,临床、血象及骨髓象与急性再障相似,则称重型再障II型。

      国外诊断标准

      1.重型再障:

      1)骨髓细胞增生程度<正常的25%;如<正常的50%,则造血细胞应<30%;

      2)血象:应具备下列中2项(1)粒细胞<0.5×109/L,RC <1%或绝对值<4×109/L;(2)PLT <20×109/L。如中性粒细胞<0.2×109/L则为极重型。

      2.轻型再障:

      (1)骨髓增生减低;

      (2)全血细胞减少。

    2013-07-02 15:29:25

血液内科疾病在线咨询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