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健康人,还是血小板减少康复者,都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避免疾病找上自己或者再次复发。
1、生活起居有常,每天尽量早睡早起,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康复期患者应选择缓和的运动项目适当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慢跑等。
生活中怎样预防血小板减少
2、多食清淡、富于营养和易消化的食物。主副食以高蛋白和高维生素为主,如玉米、小米、豆类、蛋类、瘦肉等。多吃新鲜蔬果,如菠菜、青椒、橙子、核桃、红枣等,忌辛辣、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康复期患者饮食应软而细,少吃硬食及粗纤维食物。如有消化道出血经历者,不要吃太热的食物。
3、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肝炎及水痘等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加减衣物,以免着凉感冒或加重病情。
4、有斑疹病痒的人,可以用九华粉洗剂或炉甘石洗剂进行涂擦,避免抓搔划破皮肤以免造成感染。平时应注意皮肤卫生,特别是夏季要防范蚊虫叮咬造成的皮肤问题。
5、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的患者,应避免激烈碰撞,防止各种创伤与颅内出血。
6、尽量不服用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利福平、头孢菌素、奎宁等。
7、在生活中培养适宜的情趣,保持心情愉快舒畅,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心理,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释放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是促进血液凝固的重要因子之一。血小板值低,止血功能差,血小板减少的危害包括,黏膜出血﹑手术大出血﹑紫癜﹑消化道出血。
1、粘膜出血。血小板的减少,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从而引起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便血、尿血等全身性出血症状。
2、出血不止。在小血管破裂处,血小板无法聚集成血小板栓,堵住破裂口,无法释放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从而导致血液无法凝固。
3、易发生紫癜。血小板的减少,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弱,紫癜的部位一般在体表皮肤比较松弛的部位,如颈部、眼睛周围、下肢等,并伴有肿痛,严重的会在口腔黏膜部位出现紫斑。
4、消化道出血。引起胃肠道大量出血,吐血、咯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2013-07-02 14: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