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196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提出的再障诊断依据,经国内20多年临床实践,并经过两次修订,于1987年确定为我国现行再障诊断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2.一般无脾大。

      3.骨髓检查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

      4.能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5.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1)急性再障(AAA),亦称重型再障Ⅰ型(SAAⅠ):

      ①临床表现: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剧,常伴严重感染,内脏出血。

      ②血象:除血红蛋白下降较快外,须具备以下3项中之2项:

      A.网织红细胞<1%,(经血细胞比容纠正)绝对值<0.015×1012/L。

      B.白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0.5×109/L。

      C.血小板<20×109/L。

      ③骨髓象:

      A.多部位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如增生活跃须有淋巴细胞增多。

      B.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多。

      (2)慢性再障(CAA):

      ①临床表现:发病慢,贫血,感染,出血较轻。

      ②血象: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值常较急性再障为高。

      ③骨髓象:

      A.三系或二系减少: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如增生活跃红系中常有炭核晚幼红比例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B.骨髓小粒脂肪细胞及非造血细胞增多。

      (3)病程中如病情变化:临床表现,血象及骨髓象与急性再障相同,称重型再障Ⅱ型(SAAⅡ)。

      目前国外沿用Camitta(1976)提出的重型再障(SAA)诊断标准:外周血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 板<20×109/L,贫血及网织红细胞<1%,具备上述3项中之2项,并有骨髓增生重度减低(<正常的25%),或增生减低(为正常 的25%~50%),其中非造血细胞>70%,即可诊断为SAA;未达到上述标准者为轻型再障(MAA),近年来,不少学者将粒细 胞<0.2×109/L的SAA定为极重型再障(VSAA)。

      典型病例诊断并无困难,可根据临床兼有贫血,出血,感染表现,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并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即可确定诊断, 对少数不典型病例,可借助于观察病态造血,骨髓活检,造血祖细胞培养,溶血试验,染色体,癌基因,核素骨髓扫描等检查加以鉴别。

    2013-07-02 11:17:47

血液内科疾病在线咨询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