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输卵管癌的病因与输卵管细菌、病毒感染, 输卵管积水、积脓,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人形支原体等感染有关。对该类疾病宜及时进行治疗,以减少对输卵管的恶性刺激。同时,要预防为主,重视个人卫生,加强经期防护,洁身自爱,拒绝多个性伙伴,避免性病传播。那么,原发性输卵管癌的病因具体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输卵管癌的发病因素并未完全明了。由于患者多伴有慢性输卵管炎,不孕的比例高,过去常有急性输卵管炎的病史,输卵管标本中均有慢性炎性细胞存在,因此推断输卵管慢性炎可能与输卵管癌的发病有关。但是慢性输卵管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在输卵管炎发生率高的人群中并未见输卵管癌的发病率增高。毕竟输卵管癌是一种很少见的恶性肿瘤,在病理检查时常见患侧伴随慢性输卵管炎,而另一侧则无明显炎症现象,因此也有可能输卵管炎性变化是继发于输卵管癌之后。另外也有报道输卵管癌与输卵管结核并存,输卵管癌发生于输卵管结扎之后,这些也有可能为输卵管癌的发病因素。
(二)发病机制
原发性输卵管癌绝大多数是乳头状腺癌,占90%,其他的组织类型有透明细胞癌、鳞癌、腺棘癌、腺鳞癌、黏液癌及子宫内膜样癌等。
1.大体形态 输卵管癌因肿瘤大小及生长部位不同,而在标本巨检上有不同表现。总的呈输卵管增粗、不规则形或纺锤形。早期肿瘤限于黏膜层时,仅在手术时见输卵管小结节状增粗,触诊可及柔软结节。若侵犯肌层则结节或肿块硬度增加,若未侵犯浆膜层则浆膜面光滑。当管腔内充满肿瘤组织时,输卵管可呈香肠或腊肠形。输卵管剖面见腔内有菜花样组织充塞,有时还可见坏死团块。
2.组织学分型 Hu、Taymor及Hertig等将输卵管癌的组织学分型分为3级,这是当今被采用最多的组织分型。
1级乳头型,肿瘤局限于黏膜,无肌层浸润。肿瘤呈乳头状向腔内突出。乳头被覆柱状立方上皮,复层排列,形态不规则,极性消失。核染色深,有分裂象。常可见到正常黏膜与癌的过渡区。[page]
2级乳头腺泡型,乳头结构仍存在,但细胞分化较差,异型性明显,并有小腺泡或腺腔形成,常伴有输卵管肌层浸润。
3级腺泡髓样型,细胞分化差,核分裂象多。细胞弥漫生长成片,其间有时可见腺泡结构,肌层浸润明显。
这三种组织类型为逐渐演变的过程,乳头型往往为较早期病变,恶性程度较低。而乳头腺泡型及腺泡髓样型则往往为较晚期及恶性程度较高者。有时在同一个标本中可见到3种型别同时存在,应根据哪种类型占优势而定。
输卵管原位癌也偶见报道,多为其他原因切除输卵管而被发现。病灶往往较小、局限,表现为黏膜上皮呈复层重度非典型增生,核染色较深,细胞排列紊乱,易见核分裂象。原位癌应与反应性非典型增生区别,前者为局灶性而后者往往为弥漫性,在核形态、核染色及核分裂上也有所不同。
卵巢癌中的各种组织类型在输卵管癌中也可见到,如浆液性乳头状癌、黏液性腺癌、子宫内膜样癌、移行细胞癌、透明细胞癌等。
除了以上这些组织类型外,还有一些更少见的组织类型,如鳞状细胞癌、腺鳞癌、毛玻璃细胞癌及交界性囊腺瘤等。
输卵管癌多见的部位是输卵管壶腹部,其次为伞端,双侧性占10%~26%。
3.组织学诊断
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诊断至少应符合以下的两条:
(1)输卵管的肿瘤与其他部位肿瘤不相连。
(2)输卵管肿瘤的组织表现与其他部位肿瘤明显不同。
(3)输卵管的肿瘤明显大于或长于其他部位肿瘤。
(4)输卵管的肿瘤恶性程度及期别超过其他部位肿瘤。
2013-07-01 11:48:46